
' 银监会日前发文要求规范理财资金池中涉及委托贷款、' 信托转让、信贷资产转让、监管套利的票据及高息揽存、银银合作等6类理财产品之后,银监会党委书记、主席' 刘明康在2011年年中工作会议上,对“疯炒”的银行理财产品提出了风险警示,要求商业银行禁止通过理财产品或其他任何方式变相高息揽储和违规揽储。
记者采访了解到,目前,票据类理财产品有所减少,市场逐渐回归理性。

巴菲特索罗斯理财秘诀 银行理财产品 收益稳健一枝独秀 风险 现象
上半年产品收益涨得“不正常”
资料显示,今年上半年发行的个人银行理财产品规模超过2010年全年发行规模,各商业银行共发行理财产品9371款,较2010年同期增加5170款,其中仅某一家国有商业银行便发行了1204款,高居发行榜首位。
“6月底,宣传彩页发到了小区楼道里,手机也连连收到各家银行的理财产品销售信息。”市民黄女士说,当时挑选产品都看花了眼,仅一家银行同一天在售产品就有十多款,只是期限和收益有所不同,她看哪款产品收益高就买哪款。
据了解,今年上半年,在种类繁多的理财产品争相上市
的同时,收益也是水涨船高,前几年只有3%左右年化收益的3个月内的短期理财产品,6月底时大多数达到5.5%左右,有些产品甚至涨到7%,就连业内人士也连呼“不正常”。对此,银行却称“被逼无奈”,因为连番上调的存款准备金率和紧缩的货币政策,不得不靠巨量发放理财产品,来保证足够的放贷资金。背后
涉嫌高息揽储 银监会接连规范
“理财产品不等同于一般银行存款,投资收益基于投资标的能够带来的价值,收益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据业内人士介绍,在上半年的理财产品发售过程中,“违规”现象屡屡出现,甚至不少产品连银行销售人员自身都无法说清投资方向,高收益成为销售噱头,涉嫌高息揽储和违规揽储。
对此,银监会要求商业银行禁止通过理财产品或其他任何方式变相高息揽储和违规揽储。之后,再次下文要求规范6类理财产品,包括理财资产池中涉及委托贷款、信托转让、信贷资产转让、监管套利的票据以及高息揽存、银银合作等行为。
影响
理财产品发行数量明显减少
“在这样的背景下,票据类产品的发行受到较大限制。”某银行理财师对记者说。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某银行在6月底一天同时在售11款产品,目前仅有3款产品在销售。另有几家银行的工作人员也表示,目前只有常规的一周、一个月等周期产品,总行并没有设计新的产品。
相关监测数据也显示,上周32家银行共发行285款理财产品,较前一周减少35款,与上半年日均51款产品相比也有所减少。
8月8日到期,年化收益率5.1%;8月12日到期,年化收益率4.5%;8月15日到期,年化收益率4.3%……受监管政策影响,记者采访时注意到,多家银行近期到期的短期理财产品收益率相比6月份也有些“不尽如人意”,基本没有跑赢7月份CPI涨幅6.5%。
而目前在售的产品中,预期年化收益率大多维持在5%以下,少数期限在半年以上的预期年化收益率才跃上5.1%,部分银行发售的7天期产品预期年化收益为2.8%~3.2%,1个月期的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在3%~4%,3个月至半年期产品的预期年化收益率仅维持在3.5%~5%。
声音
理财产品市场逐渐回归理性
“此次叫停相关资产进入银行理财资产池,禁止高息揽储和违规揽储,会使银行理财产品不仅发行量受影响,收益率也将受到影响。”一位业内人士表示,不过这对银行理财市场长远的规范、健康发展来说有好处。
一位银行理财师向记者透露,其实在上半年的理财产品发售过程中,7%、8%甚至更高的年化收益率已使得银行“赔本做生意”,主要目的还是竞相揽储。在监管部门出手之后,这类现象将得到有效遏制,1个月期的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维持在4%以下是正常的,目前理财产品市场正逐步回归理性。
首席记者黄培红、实习生唐莎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