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份全国CPI同比上涨6.5%,创37个月以来新高
如何既省钱又能保证生活质量?看看他们有啥妙招
6.5%!7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涨幅再创新高。成品油涨价影响有车族,洗涤化妆品提价影响爱美族,快餐提价影响“朝九晚五”族,房租提价影响租房族,房贷利率提高影响了“房奴”……一轮又一轮的涨价潮,正影响着每一个家庭、每一位市民的日常生活。如何才能应对物价不断上涨给自家带来的冲击?别人有什么开源节流的好办法可以借鉴?下面就让我们一起看看这几位市民“高CPI下的日常生活”……
" [热点] 经济危机中保护金钱才重要 黄金才是金钱" 买房杀价秘笈 " 居民理财需求很饥渴 " 稳字当头 时刻提防黑天鹅出现 " 巴菲特索罗斯理财秘诀 " 银行理财产品 收益稳健一枝独秀 " 另类理财辟蹊径 实物保本有风险 " 白领支招年底香港血拼购物
处在“月光”边缘凡事精打细算
俗话说,“吃不穷,穿不穷,算计不到就受穷”。CPI持续走高让很多家庭主妇都感到自己的荷包不够鼓,而对于普通收入的家庭来说,则正好应了那句“算计不到就受穷”。如何在保证生活品质的情况下,还能让自己每月多一些盈余,让不少家庭费尽脑筋。毕竟一不小心就会“月光”,这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并不是什么好消息。
家庭月入4000多元,
不“算计”剩不下多少
每月三五千元的家庭收入如果放在几年前,或许还可以算得上是“小康之家”,不过拿到今天来看,就得精打细算过日子了。市民李女士和丈夫都在民营企业工作,20岁的女儿开学就要上大二了。李女士和丈夫加起来每月收入4000多元。这些钱,到了月末基本所剩无几。
“女儿在外地上学,平均每月生活费800元左右。我和丈夫在济南工作,每月生活开支大概1500元,再加上其他生活用品及零碎消费大概有500元,这样下来,每月就将近3000元了。如果赶上过年过节,还得给亲戚朋友准备点东西,花费就更多了。”李女士给记者算了一笔生活账,“过日子总不能花得一分不剩吧?孩子上学得交学费,再过两年还得结婚,这些都需要钱,不得靠着平时一点点攒啊。还有这房子,也住了20年了,我们两口子一直想换套大点的,可是看目前这形势,短期内是不可能实现了。”
鸡蛋价格高得离谱
“组团”排队购买特价蛋
在省城,像李女士这样,月收入在三五千元间的家庭不在少数。看似这收入还说得过去,可是一旦涉及孩子上学,老人生病或者想换个房子之类的“硬性”开销,这样的收入就显得有些绵软无力。
“我最近都开始去超市排队买便宜鸡蛋了。”谈到如何应对物价上涨,李女士笑着说。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8月6日,全国鸡蛋价格升至每斤5.19元,较7月1日价格上涨5.5%。与去年同期相比,鸡蛋价格涨幅达18%。“原来不太在意,现在不行了,鸡蛋涨得太快了,有时候超市里的鸡蛋一斤能比市场上便宜四五毛钱。”
像李女士这样,在这个鸡蛋价格翻着筋斗上涨的特殊时期,选择去超市排队买便宜鸡蛋的人越来越多了。8月9日,记者在位于历山路上的一家大型超市看到,买特价鸡蛋的人排起了长龙,按照超市规定,每人每次限购一袋鸡蛋,于是买鸡蛋的市民也打起了“配合”。
正在排队购买鸡蛋的张女士是跟两位邻居结伴来超市的,碍于限购规定,张女士每次排队只能购买一袋鸡蛋,于是她的两位邻居就帮着张女士一起排队。“这样一次就能买三袋吧,大约三斤多。等下次她们要买鸡蛋的时候我也来帮忙,仨人一起排就快多了,要不然我自己得排三回。”
孩子暑假出去打零工
既锻炼自己又能赚生活费
物价的上涨让人无奈,除了“节流”,“开源”当然也很重要。李女士告诉记者,与往年假期不同,今年女儿暑期回来就找了份短期工。“说想自己挣点钱,一来锻炼一下自己的能力,二来也算是补贴一下自己的生活费,给家里减轻点负担。”李女士说。
与李女士的女儿一样,在日照上大学的小吴也选择了暑期回来打工赚钱。小吴的父母也是企业职工,虽然与很多农村同学相比,自己的家庭条件看起来要好很多,但是城市并不比农村,没有地,没有庄稼,一切都得靠钱来买,因此,这所谓的宽裕其实算起来并没太大优势。
“其实在大学里也能感到物价上涨,以前一顿饭只需花4元左右,现在花5元也不如以前吃得好了。”小吴无奈地说。“以前一放假自己就宅在家里看电视、上网,或者和同学出去玩,今年就不能再这样了,毕竟自己要是能赚点钱,家里的负担也能轻一点。”
在朋友的帮助下,小吴在一家快餐连锁企业找了一份工作。“算是小时工吧,一个月算下来可以挣800块钱左右,虽然不算多,但是两个月下来,就可以挣够我在学校两个月的生活费。”
网上购物“捡便宜”
蒋莉莉大学毕业后,在济南找了一份还算称心的白领工作,税前超过5000元的月收入,让不少同学羡慕。可是随着物价的上涨,小蒋感觉钱包里的钱越来越不够花,为了既省钱又能保证生活质量不下降,她想尽办法与飞涨的CPI开始了赛跑,虽然输赢还没定论,但可以先晒晒年轻人省钱的经历和招数。
员工自带午餐,公司专门配备微波炉
物价上涨让蒋小姐感受最深的就是午餐。由于公司没有员工餐厅,刚毕业的时候,中午一般和同事选择快餐店、拉面馆等经济卫生的地方就餐。她说:“金德利的馒头原来一块钱4个,后来个头越来越小,现在一块钱只能买俩了。一荤一素两个菜就得接近20块钱。”
她经常吃的牛肉拉面最初是小碗5元一份,大碗6元一份,后来分别涨到6元、8元。拉面馆装修了一次之后,价格随即调整到10元、12元,最后甚至取消了小碗,只卖大碗面一律12元,只不过多了两片牛肉。如果再要一份凉拌小菜的话,也少不了20元。
算来算去吃快餐不划算,蒋小姐就和几个要好的同事到餐馆点菜。由于菜价涨得太频繁,老板懒得换菜单,用覆盖小标签的方式修改价格,印刷精美的菜单上到处开“天窗”,价格一改再改,便宜菜也逐渐消失了。
“食品安全问题频出,现在我们办公室流行自带午饭,不光省钱,也放心。”蒋小姐告诉记者,公司为员工配备了微波炉,入夏之后又添置了冰箱。现在每到午餐时间,微波炉前就排队。
为跟CPI赛跑,论坛上学“省钱妙招”
面对步步走高的物价,蒋小姐最本能的反应就是钱要省着花,靠压缩日常开支来跑赢CPI。“别看每月发工资看上去不少。去掉乱七八糟的开支,就没几个钱了。去年每月800元的房租涨到了1200元,今年我搬到同事那里合租了。”蒋小姐说,这样一年能省出七八千。
蒋莉莉还晒出不少从论坛学来的“省钱妙招”。“比如剪头发,正常剪一次花50块钱,办个卡就能打六折。干洗店办个会员卡,洗衣服就能打八折。我们两个人合用,她去理发店用我的会员卡,我去干洗店用她的,这叫拼卡。我们爱看时尚杂志,一期十几块钱,大家轮流买。书店只逛不买,能免费下载电子书的,就不去买打折的。手机加入公司的集团虚拟网,同事之间打电话免费,省出不少话费。家里的宽带装无线路由器,几个人花一份钱就能分享网络。”
“能用信用卡支付的,就不花现金,赚足积分换礼物。还有的银行刷卡送礼品,鼓励用卡。”她对这类信息很感兴趣,刚从" 兴业银行(" 601166," 股吧)换回来两箱特仑苏牛奶。家里的吹风机、餐具、背包等小玩意都是用积分换回来的。
省钱才是硬道理,热衷网购“捡便宜”
上个月,蒋小姐的父母从重庆来济南住了一个星期,看望女儿顺道游山玩水。她充分利用网购省下了不少钱。机票、酒店都是从网上预订的,光折扣就省了两千元。周末租了一辆车带爸妈去南部山区旅游,提前从网上买了三张门票,新开放的月亮湾都市庄园门票100元,她35元就拿到了。请爸妈看巨幕立体电影,120元一张票实在有点舍不得,从网上团购又省下不少。吃饭更是不放过任何优惠、团购机会,火锅、西餐甚至洋快餐,都通过网购捡便宜。
“我还算不上网购达人,常去的团购网站也就七八个,人家多的都注册十几个。”蒋小姐对各种团购网、打折网很熟悉,想方设法省钱乐此不疲。“对高物价光抱怨没用,想办法省钱才是硬道理。”
不炒股不存钱,专门投资固定资产
对收入相对较高的市民来说,比起想办法节约开支,他们更关注的是怎样使自己的资产保值增值。把钱存银行利息太低,去炒股风险又太大,于是,有的人就把目光投向了固定资产,手里尽量不留现金,以免财富缩水。
多买几个商铺保值
“买商铺可是比买一般住宅楼收益好”。说到自己的理财经,市民刘女士侃侃而谈。刘女士早年做服装生意,在有了一定的积累后,考虑到要照顾孩子,就希望找一种方式让自己辛辛苦苦赚来的钱保值增值,而买商铺最初只是她一个很偶然的选择。
“当时只是觉得孩子小,需要照顾,买个商铺既不用花太多心思打理,又可以吃租金,于是就在文化西路上买了一个店面。”刘女士说。然而,就是这一次偶然的投资经历,让她尝到了甜头。文化西路是济南的黄金地段之一,刘女士当年一次性投资购买的商铺仅仅用了两年时间就收回了成本。
从那以后,刘女士就开始钟爱投资商铺这种理财方式。随着女儿一天天长大,刘女士开始为孩子的未来考虑。“中国父母不都给孩子存点钱啊。现在物价涨得那么快,放在银行里,眼看着贬值。等孩子用的时候,都不值钱了。”
最近几年,刘女士先后投资了将近200万,在省城不同地方购买了几个小型商铺。之所以要分开购买小的,就是遵守“鸡蛋不能放到一个篮子里”的理财原则,指望“东方不亮西方亮”。
“买商铺比住宅划算,比炒股风险小。”刘女士说,她的商铺每年可以带来接近20万元的收益,在她看来算是不错的保值增值方式。
少留现金防止财富缩水
王女士的丈夫是一家公司的副总,无论从收入水平还是经济实力上讲,早在5年前就算是标准的中产阶级。她专心在家带孩子的同时,不得不面对财富缩水危机。不愿坐等物价上涨、“负利率”稀释丈夫辛苦奋斗来的财富。在网上看到“跑不赢刘翔,也要跑赢CPI”的口号,深有体会。要理财保值,又不能风险太大,王女士坚持不炒股,不买基金,也不存银行。
自从听到“穷人把钱存入银行,实际上是补贴富人”的论调之后,王女士对存款利息也没有任何兴趣。" 央行一再" 加息,可是比起CPI来,还是差一大截,因此她坚持不存钱。
四年前,她曾在股市上小试了一把,投资10多万元,在“全民炒股”热潮中一度赚了几万元。可惜好景不长,一年之后股市暴跌,最后被迫割肉清仓,忙活一场赔了接近3万元。
于是,她把所有的钱都变成了固定资产。目前在天桥、历城、市中区各拥有一套房子,由于限购,她打算等一年之后再买一套别墅。“我们买的第一套房子已经卖了,正好赚了一倍。”
王女士惊喜地发现,去年七夕节买的纯金首饰才300多元一克,现在已经涨到430元。为此,她庆幸自个存了不少黄金和首饰。她说:“你可能都不相信,现在我手里能动用的现金,不超过8万。没办法,这都是被CPI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