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市商’交易方式,是纳市的独特之处。”所谓“造市商”,即每个公司上市时,最低要有三家造市的投资银行
显然,“造市商”交易方式增强了市场流动性,“这是市场的氧气和血脉。因此,尽管纳斯达克已有37年的历史,但凭借这个结构基础,一路发展得很好”
每天换一个地方的空中飞人徐光勋,最近感到有些体力不支。
尽管次级贷款的阴云始终在美国股市上空盘旋,但中国企业的上市激情却并未就此而退却。所以,作为纳斯达克亚洲区董事总经理,徐光勋忙得不亦乐乎。
近日,这位纳斯达克的老将接受了《第一" 财经日报》的独家专访,就深圳创业板和纳斯达克之间的关联,以及他对国内外金融市场的看法逐一道来。
一季度登陆纳市中国企业少于预期
英文专业出身、有着近20年银行工作经验的徐光勋于1994年起开始担任纳斯达克亚洲董事总经理一职,负责亚洲市场的开拓。
2004年,他离开纳斯达克,自己做起了金融咨询,服务于有意海外上市的中国企业。去年,他再度回到老东家,就任中国区首席代表和亚洲区董事总经理一职。
对于中国公司,特别是海外上市的民营企业,徐光勋感触良多:“近年来中国的宏观经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结果是,民营企业质量好了很多。我看到在一些公司里,经营管理者以及员工对于精神的追求,远超过物质享受。”
他说,人们可能会记得于1999年在纳斯达克上市的第一家中国公司“侨兴环球”(XING.NASDAQ)。实际上,从1994年到1999年的5年间,有一些中国企业很想在纳斯达克上市,但最终愿望落空。“当时上海的" 房地产企业、陕西的电视设备制造商‘亚洲电子’等,都与我谈过合作。”
“但2000年网络股泡沫的出现,成为中国公司在纳市上市数量减少的因素之一。2000年3月9日,纳斯达克突破5000点,而到了2001年3月12日,股指跌落到了1000多点,上市公司也从5400家锐减至3200家。”
而回过头来看,中国公司仍然在纳斯达克中取得了骄人的战绩,“你看,现在百度300多美元一股,还有分众" 传媒,都是非常好的公司。”徐光勋说。
他告诉《第一财经日报》,目前在纳斯达克上市的国内企业已达60家,以国别总量计算,除美国之外,中国企业仅次于以色列。“如果今年顺利的话,中国企业的数量肯定会超越以色列。”
目前,纳斯达克的上市公司以金融服务业、高科技以及医药保健为主,其中金融服务和高科技的比例达到20%以上。而从中国上市企业所涉及的领域来看,除高科技之外,还涉及媒体、" 汽车零部件、医疗等多个行业。
徐光勋表示,在海外上市的中国企业一旦回归国内,会为国内资本市场带来新鲜的空气。
5年前,中国企业的老总,一开口就会谈市盈率,不太考虑投资者。“其实,与投资者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中国的海外上市公司有经验丰富的投资者管理团队,他们与投资者的互动性很强,这也是中国企业为何受到欢迎的原因之一。”他说,在这些方面,日韩企业并不如中国。
此外,海外规范的管理体制,也会让这些中国企业回到国内资本市场之后,起到表率作用。
最近,美国经济表现不佳成为纳斯达克吸引海外企业上市的一大挑战。一些中国上市企业也推迟了于该市场的上市时间表。“他们都在观望市场,本来今年第一季度登陆纳市的中国企业有10多家,现在只有4家。但我们也不是特别担心。”徐光勋表示,出现问题不可怕, “关键是如何解决它,用什么方法将问题解决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