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王媛
已经7周岿然不动的1年期央票利率在本周二突然上涨8.5个基点,令市场的' 加息预期再次发酵。面对7月份仍创新高的CPI增幅,业内人士分析,即便加息再度来临,本轮加息或将宣告进入尾声,在此背景下,原先“买短不买长”的理财投资策略应及时调整,6个月—2年期的理财产品应为投资者的“标配”。
自去年10月以来,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已经连续上调5次,1年期存款基准利率已由本轮加息前的2.50%上调至目前的3.50%。面对持续的通胀及存款长期负利率影响,银行存款吸引力下降,各类理财产品发行却迈入“快车道”。
经济危机中保护金钱才重要 黄金才是金钱巴菲特索罗斯理财秘诀 银行理财产品 收益稳健一枝独秀 风险 本月12日,' 央行在发布的《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指出,截至2011年6月末,理财产品资金余额为3.57万亿元,相当于同期存款余额(78.6万亿元)的4.5%,比上年末增加8000多亿元。
在上半年理财产品的急剧扩容大军中,除了超短期理财产品,6月期限以下的理财产品曾为一度的“主力军”。在前四次加息之前,理财分析师当时大都建议投资者,由于对未来加息的预期强烈,持有短期理财产品为上策,故而6月期以下的产品受到欢迎。
但这种现象在近期却发生了悄然的变化。据银率网统计显示,8月份第一周,人民币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出现分化,短期产品预期收益率水平回落,中长期产品预期收益率水平上升:投资期限小于1个月的预期收益较上周下降0.2个百分点;投资期限1年以上也较上周增长0.8个百分点。
“在加息进入尾声的情况下,理财产品建议配置6月期至2年的品种。”某国有大行理财分析师告诉记者。一些业内人士认为,在欧美债务危机笼罩之下,市场预期央行货币紧缩政策将有调整,1个月及以下期限资金利率甚至回到年初水平。受此影响,短期票据类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难有亮点,但长期理财产品则是当下首选。
此外,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仍要特别关注产品的投资方向。一些高预期收益率产品的投资方向,除了稳健的货币、债券市场,还包含高风险投资工具,如金融衍生工具、股票 、基金、新股申购等。虽然这类产品在投资高风险投资工具时有一定的比例限制,但与仅投资于货币及债券市场的产品的风险等级相比仍有很大区别,若忽视潜在风险,可能选择与自身风险承受能力不匹配的产品。
在投资对象上,有业内资深理财师建议,由于目前海外金融市场仍在动荡,欧债危机仍不明朗,大宗商品价格难免波动,投资者应避免选择挂钩大宗商品的结构性理财产品。“此外,若选择信贷资产类的产品,' 信托类产品也要选择有足够担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