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中国
关于商业模式的正当性,似乎总有太多道德指摘的余地,因此便不难理解,为什么腾讯、百度和淘宝们,常年处于一种“被很多人骂,同时被很多人用”的奇怪处境。但在中国互联网业,恐怕没有哪家公司比51.com承受着更多的批评、轻蔑甚至鄙夷: 有人说其创始人庞升东是个“聪明的骗子”,而这家网站早期的成长是因为开发并捆绑流氓软件,后期的崛起则因为它把自己打造成为了“中国最大一夜情社区”——种种极端说法,都从道德上将其判以极刑。 然而形成鲜明反差的是,它又同时被视为当今中国最有商业前途的社交网站。风投业一位资深人士对《环球企业家》称:“2000年以后,中国网络业真正做出来的公司只有两到三家:迅雷、51,或者再加上猫扑。”迄今,51已经完成了两轮融资,投资者中不乏在国内口碑甚佳的红杉资本,以及在美国有过投资MySpace经验的红点创投。而业内最新的传闻是,51正在筹备第三轮总额达3000万美元的融资,大约在今年6月间,将有重量级人物成为其投资者。在今年,51已经正式提出了2010年登陆纳斯达克的说法。 毁誉对立之下,值得探究的问题是:51的成功是否真实?其成果究竟是被催生、包装出来的,还是确实可靠的? 验证这一问题并不困难,只要看一看它目前的战略究竟会取得何种结果——51公开的战略,是一个中国网络创业公司最不愿意想到的选择:挑战腾讯。 私下里,庞从不掩饰他对腾讯和马化腾的钦佩。在4月的互联网站长大会上,针对千橡集团CEO陈一舟“国内SNS战斗已经结束”的观点,他毫不犹豫地回应“只有马化腾能说SNS的战斗已经结束”。而在受邀参观腾讯公司总部,与包括马化腾在内的高管团队交流之后,他对《环球企业家》坦言“心情复杂,很多天都睡不好觉”。的确,相较2007年总收入为38亿元人民币、盈利为15亿元的腾讯,每月收入达到百万美元规模但尚未收支平衡的51的压力是可想而知。 但诱惑也是巨大的:当腾讯成为中国年轻人最主要的娱乐选择之一,以往对它的轻视之词大多烟消云散了。换句话说,如果庞升东能让51成为下一家腾讯,他就拥有了充分将网站“洗白”的时间和涂抹历史的权力。 以追随始 庞升东瞄准腾讯,始于2005年7月,也即51成立之初。 原因很简单,全球范围内也很难找到更好的模仿对象。彼时,QQ注册用户已逾4亿,而MySpace和Facebook们还默默无闻。 庞升东和另一位合伙创始人张剑福相信,完全拷贝QQ的模式,无疑是自寻死路,但抓住QQ庞大产品线的某一个新的应用持续“学习”的话,应该可以成功。 “其实要明白,互联网根本不存在什么蓝海,所谓的不一样和差异化,都是暂时的、阶段性和不稳定的,能在红海里获得成功才是真的成功”,自1998年就进入网络业的庞升东愿意这样总结。 于是他们把QQ产品线上最新的产品“Qzone”当坐标,打造51的个人空间。但不能忽视的是两者之间天然的巨大差异:腾讯QQ庞大的用户基础使其Qzone具备任何对手无可匹敌的优势;而51则需从头开始。 需承认,51得以迅速崛起,除了经常为同行所指摘的“依靠流氓插件”,也跟庞升东所率领的“草根团队”的小聪明有关。 比如,它的一个营销手段是,用户登录管理中心页面后,会收到系统的提示:“为便于您的记忆,请将您的主页地址填在QQ资料里,这样还能给您的主页增加访问量。”这样,51的个人主页间接得以在QQ拥有数亿用户的平台上病毒式传播。 再比如,意识到网络交友的一个关键点在于照片的真实性,51发明了“1'>2'>3'>4'>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