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行情,
在电信设备商憧憬电信业重组后,即将出现4000亿~6000亿元的网络建设大蛋糕的同时,深圳一部分“黑手机”厂家也蠢蠢欲动,等待5种制式(GSM、CDMA、TD-SCDMA、WCDMA和CDMA2000)手机盛宴的到来。 昨日,《第一财经日报》从深圳多家国产手机厂家获悉,在深圳已经有相当一部分“黑手机”厂家正在开发CDMA和TD-SCDMA手机,准备分享新电信格局下的移动运营商快速发展用户的大餐。 “黑手机”凶猛 多位国产手机厂家高层指出,虽然国家发改委已经取消手机牌照核准制,应该不再存在“黑手机”之说,但是由于手机上市
因此,还是会有一些小的手机厂家会选择不做入网检测,一方面节省费用,另一方面也会加快手机新品上市速度,而这些没有通过入网检测的“黑手机”销售时还可以规避增值税。
一位国产手机厂家高层人士表示,新增手机用户一直是移动运营商最大利润增长点。在电信业重组之后,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因为竞争格局改变,各家必然会出台种种优惠资费措施来抢夺新用户,从而引发新一轮的手机用户增长潮,而这也将给“黑手机”厂家带来可乘之机。
“手机用户的快速增长,必然会带旺手机市场,‘黑手机’肯定会乘机浑水摸鱼。”该高层人士说。
4月中旬,工业和信息化部经济体制改革与经济运行司副司长王秉科在深圳举办的中国电子展“首届中国手机行业研究发布会”上表示,2007年中国生产5.49亿部手机,出口4.83亿元,但新增用户就达8000多万,这说明其中有不少“黑手机”在流通销售。王秉科公开表示,去年至少有1.5亿部“黑手机”流向市场。
5月下旬,王秉科再次对媒体表示,核准制退出后,代工成为新的生产模式。新手机企业不断进入,形成了冲击,贴牌或者代工的企业有权利和资格站到同一条起跑线上和牌照企业竞争。因此,“黑手机”应该有新定义,主要包括水货、仿冒和拼装机三大类。
4月中旬,波导一位国际业务部人士在广交会上对媒体透露,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国内“黑手机”出口量陡增。4月下旬,波导2007年财报报出5.93亿元巨额亏损,并再次将亏损归罪于“黑手机”的泛滥。
机身码数据库
“移动运营商应该可以成为打击‘黑手机’的最有效渠道。”曾经在信产部任职的一位官员黄伟(化名)透露,早在1999年信产部就花了1500万元左右建设了一个数据库,让移动运营商可以通过技术手段监测所有在网通话手机的状况,比如显示手机的机身码。
《第一财经日报》在网上查询到,信产部委托信产部电子信息中心建设了中国移动数据库(下称“数据库”),而根据信产部[2000]929号文的精神,所有在国内进行手机生产的企业须协助电子信息中心进行数据库的建设,定期上报手机产销情况和手机机身码全部数据。在各企业的协作下,该数据库收集了自1999年以来我国移动通信生产销售的全部手机机身码数据,总数逾亿条,是目前国内移动通信领域最为完整的手机机身码查询数据库,在国内合法销售手机的机身码在该库均能查到。
“其实移动运营商是可以通过这个机身码来控制手机是否可以通话的。”黄伟表示,自从手机在中国销售以来,水货手机就开始流入市场,信产部等部委也为此讨论过,是否可以通过控制机身码的手段来打击“黑手机”,但最终担心打击行动会损害消费者利益而放弃。
一位曾经参加该项目的人士透露,为什么没有运用运营商的途径来打击“黑手机”,除了上述原因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数据库的正确性问题。
“该数据库还是有一些误差。”上述人士指出,误差主要是因为手机厂家并没有将所有的手机机身码上报,如果贸然行事,必然会伤及无辜。如果运营商一定要通过正确的机身码来打击“黑手机”,政府主管部门完全可以要求手机厂家全面上报手机机身码。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