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本来应该是一个很简单的技术和商业的故事,但是却发生了太多波折,合作与竞争、事实与谎言、部门利益与国家利益的冲突——变化可谓扑朔迷离,演绎了一段关于
国标遴选缘发阶段 2003年1月,北京泰美世纪科技有限公司成立,开始研发TiMi地面数字电视传输技术,加入地面数字电视国家标准的角逐。同年11月,国家广电总局下属广科院入资泰美世纪,经过数次股权变更,至今拥有51%股份,其余49%由自然人股东及一家公司拥有。 2004年6月,北京新岸线有限公司成立,为100%内资民营企业。公司由一批海归科学家创立,致力于研究信息
2006年4月,地面数字电视国家标准遴选产生初步结果,国标拟确定为清华大学方案和上海交通大学方案的融合,泰美世纪的TiMi方案出局。 2006年5月,一直支持新岸线的国家广电总局改变态度,中断和新岸线公司的合作,新岸线公司表示,至今不知变故原因。 2006年7月,地面数字电视标准临近出台,作为该国标原起草单位成员之一,国家广电总局广科院拒绝继续担任起草单位成员,并宣布广科院所属专家退出该国标的起草工作。 2006年8月,国标委正式颁布基于清华和交大融合方案的地面数字电视强制性国家标准,该标准自2007年8月1日起实施。 2006年8月, 新岸线T-MMB系统从发射到接收、包括基带处理芯片通过了国家广电总局科技司组织的外场大功率测试。 2006年8月,为了重新启用TiMi技术,国家广电总局建立工作组,要求将TiMi移植于手机电视上,成为“天地一体”的名称为sTiMi的卫星方案,即后来广为人知的“CMMB移动多媒体广播”技术方案。 2006年10月,国务院相关机构协商确定,将通过公开征集技术方案的方式遴选手机电视国家标准。 2006年10月24日,国家广电总局宣布CMMB为广播电视行业推荐性技术标准,行标公布文件显示其核心技术产权所有人为北京泰美世纪科技有限公司。 2006年10月26日,国务院主管副总理召集会议,讨论地面数字电视国标的实施以及手机电视标准的遴选工作。在会上国家广电总局要求将CMMB由行业标准升级为国家标准,但没有得到与会其他部委支持。会议决定由国标委负责,发改委协调,国家广电总局、原信息产业部参与,尽快确定手机电视国家标准,以便在2008年使手机电视实用化,在
国标方案申报阶段 2006年12月15日,中国工程院5名院士联名写信给国标委,建议尽快成立工作组,通过严格的技术测试和知识产权评估,以公开、公平、公正原则评定手机电视国家标准。他们还推荐T-MMB可作为参与评审的技术方案之一。 2006年12月,国标评审工作负责机构着手进行手机电视/移动多媒体国家标准评审,开始征集标准侯选方案。 2007年1月初,一位著名科学家上书中央领导,提出基于我国自主开发的3G技术TD-SCDMA、广播技术CMMB和视音频编解码技术AVS构建三网融合的移动宽带多媒体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