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中国经济转型、金融改革之际,济南市人民政府、山东省金融工作办公室主办,济南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济南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 清科集团承办的“2017中国(济南)产业金融国际论坛”于11月15-18日在济南山东大厦隆重举办。
会议通过主题演讲、报告发布、专场对话及展览展示的形式,共同探索金融支持新旧动能转换和实体经济发展新路径,借鉴全球发展经验,研讨中国产业金融发展的新理念和新举措。
会上,中国外汇投资研究院院长 首席经济学家谭雅玲、英国伦敦金融城智库Zen/Yen集团副总监马克·耶恩德尔、" 摩根大通中国首席经济学家 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朱海斌、中国东方资产管理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 吴庆、德国政府经济专家委员会成员 德国维尔茨堡大学货币与经济学教授彼得·博芬格等人以“区域性产业金融中心是怎样炼成的?”为主题进行了探讨,论坛主持人为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郭万达,以下为论坛实录:
郭万达:非常高兴由我来主持这个对话会,这一节的课题,就是围绕着区域性的产业金融中心来展开,讲区域性产业金融中心的时候,首先要看金融的开放,金融面临的环境是什么样的环境。同时要看一个金融中心形成的这些因素是什么?它跟你最主要的这些决定的因素和产业之间会是什么样的关联,一个产业的金融是不是一定就是金融的中心,或者一个金融中心一定会是产业的中心呢?这两者之间传导的路径是什么。
谭雅玲:我个人觉得产业金融的国际环境是非常复杂的,因为它跟传统是完全不一样的,所以我个人的感觉,现在的产业金融面临着三个挑战理论、能力、地位。
马克·耶恩德尔:济南应该如何建设它的金融中心?我觉得这是非常重要的问题。首先就是为什么要成为一个金融中心,要作为什么样的金融中心,还有我们想做一个特色的金融中心,还是一个比较广泛的,比较综合的金融中心呢?为什么人们会来到济南,什么能够吸引他们,而不是去上海,去中国其他金融中心。我们能够提供给这些投资者到底什么特别的地方,让他们能够选择济南,不是选择其他的金融中心。如果你只有30秒的时间来去解释,为什么要来选择济南,到底济南的特色、济南的竞争力优势在哪里,为什么他们要来,把这个准备之后,才能比较强有力的说服这些投资者。
金融中心首先要建立比较好的商业环境,然后要建立各类的基础设施,要从这两点开始做起,只有当商业环境和基础设施做好了之后,这些公司、银行,或者其他的金融机构才愿意搬进来。随着他们搬进来,以及人力资本的发展,最后金融中心才会有有名气,才会吸引更多的人进来。
没有来自各国的人,就不能成为一个全球化的金融中心,听起来非常简单,但是这一点非常重要,成功的人士想住在成功的城市,我们首先得让城市变得成功,变得有吸引力,才能吸引这些成功人士来到这里。还有这个中心民生非常重要,要花20年才能建起非常好的民生,但是几秒钟就能够使你的民生毁于一旦,所以要珍惜这一点。
最后一点最重要的就是信任,除非他们相信你们,相信这个区域的领导,相信你们能够提供一个公平的环境,他们才愿意到这里来,非常感谢。
吴庆:金融中心不是建出来的,它是自我生长出来的。过去几年我们看到金融业,特别是银行业的领域发生的事,像阿里、微信,他们带来的变化,这是革命性的变化,这个变化还没完,刚刚开始,未来还有很多的变化,我们就等着看下一步会发生什么,我相信一定还会继续发生下去。我觉得很惊讶的是,我们也呼吁了很多年,金融业要变化,但是真正的变化还是出乎我们的意料,这次是革命的变化,是发生在银行业的“后厨”,发生在支付领域,支付业务是属于银行业务吗?也许我们现在在座很多人说是的,因为支付体系当中的变化,带来了我们银行业革命性的变化,但是这里也有金融学院,这里也有财经大学,我们的金融学院里有支付专业吗?没有的,我也念过金融专业,我们的高校里面都没有这个专业。所以有很多的变化是在我们的预料之外,中国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为什么会从“后厨”发生这样的变化,因为中国市场经济的力量已经释放出来了,已经很强大了。在那些受到约束比较小的地方,比如说支付领域,监管曾经放开过,发了200张支付的牌照,允许他们来竞争。
现在我们知道我们需要200家从事金融业务的公司吗?不需要,因为支付体系本来就是赢家通吃的,但是我们放了那么多的牌照,通过竞争,剩下来不会有那么多,但是出现了非常好的支付体系。现在微信从某种意义上说已经是全球领先的,中国到海外购物,带了微信出来了,海外要提供这样的支付渠道,中国的消费者带着微信走向世界。
最后一点我想说的,金融业技术含量低,但是市场也有创新的力量,我们还有一些简单的方式,比如说向西方的同行学习,在这一领域我们还有很多的事情可以做。最近也得到了一些西方的机构,推荐给我的产品,是用来生产金融产品的软件,据我了解这些东西在国内的运用比例还非常低,这说明我们的金融机构都还没有掌握这种先进的工具,在这一方面我们还有很多事情要做。
我相信我看到的这些机会,我们有不少的" 金融界的从业人员,我们的“金融民工们”,他们也看到这样的事情,我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有更多的这些先进的东西会在中国市场上得到运用,有更多的先进金融产品在中国金融市场上出现,所以我认为未来是美好的,让我们等待这一天吧。" 谢谢!
郭万达:首先问彼得·博芬格一个问题,法兰克福本身的经验对我们济南建金融中心有什么借鉴?
彼得·博芬格:首先要有非常好的监管体系和监管机构,对于中国来讲,要有自己的模型,你要有你这样的一个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都要考虑进去这样一个模型。而且要考虑到它的质量问题,这是我要提供给大家的建议。
另外在区域性来讲,有没有这样一个税收政策的优惠,当时我们也是给它提供了很多在税收方面的优惠。因为对于金融机构不要过度于依赖某一样东西,所以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之间的关系是什么,这样一个平衡要怎么取得。
郭万达:接下来问一下吴庆先生,你提到的金融中心是生长出来的,我们也赞成生长出来的东西是很美好的,但是怎么生长呢?它的土壤、气候是什么呢?你对济南建设金融中心要怎么生长,有什么建议?
吴庆:首先有一个观念的问题,我们现在很强调金融为实体经济服务,金融该不该为实体经济服务?没错,金融就是应该为实体经济服务,但是金融除了实体经济以外,还有没有别的让金融来提供服务的主体,我认为有。我们在金融领域里面我们要改变我们的一些观念,才能够去发掘我们的市场。
我认为像济南这样的城市,你不可能跟北京去PK,你也不可能模仿伦敦,你就只能做你服务于周边的金融中心。如果你能做好服务周边,你就能成为金融中心。
郭万达:下个问题是问朱博士,提到的是实体经济如何改革,对济南来讲,你有什么建议?
朱海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觉得对于文化的多元化,实际上体现当地的制度宽容性,这个我觉得对于培养当地的金融环境,我觉得是非常重要的。
郭万达:马克·耶恩德尔,您对济南有什么建议,应该怎么样去生长,或者应该去建立什么样的名声?
马克·耶恩德尔:我觉得名声这个事情不是一夜之间就能发生的,我们不能人为去采取一系列的行动,马上就建立起了名声,但是我觉得这是一个过程,我们可以告诉整个世界,向世界解释我们的优势,我们能够提供的一些好处。
郭万达:最后一个问题问一下谭雅玲,您认为流动性过剩对济南现在提出来建产业金融中心,是一个好事,还是一个不好的事?是一个机遇,还是一个挑战?哪个你觉得是更大?
谭雅玲:我觉得可能风险更大一些。金融中心是一个自然生长的过程,不是概念、数字和一个语言的推进,我觉得这样可能对我们济南的发展是有好处的。
郭万达:谢谢五位对话嘉宾,谢谢他们精彩的演讲和精彩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