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家孙文雄展示民国民间慈善账本。本报记者 周岗峰 摄
本报讯 (记者刘珍妮) 近日,北京杂项收藏家孙文雄整理文献资料时,发现3本民国时期不同慈善组织赈灾的财务账本,记录了每笔捐款的捐入和使用详情,包括赈灾救济过程中的每笔花销。孙文雄希望能对目前慈善事业的账目问题给以启发。
3本书册包括两本慈善机构的征信录和一本名为《从善如流》的小册字。
" [热点] 经济危机中保护金钱才重要 黄金才是金钱" 买房杀价秘笈 " 居民理财需求很饥渴 " 稳字当头 时刻提防黑天鹅出现 " 巴菲特索罗斯理财秘诀 " 银行理财产品 收益稳健一枝独秀 " 另类理财辟蹊径 实物保本有风险 " 白领支招年底香港血拼购物
"征信"就是慈善机构接受捐款捐物后,如实将数目公布出来,以接受监督,一般会制成小册子。”孙文雄说,三本账本都来自民国时期华人慈善组织,记录了在国内外救助灾民的情况。
“民国十年六月(注:1927年)日金八百元,欧战发生,俄德两国孤儿失养者甚众,本会特筹是欵(款)与日本佛教会合办救济事宜。”《从善如流》的小册中,记录了大阪中华从善会当时的一笔慈善捐助。孙文雄称,其余两本征信录都是10多块钱淘换的,唯独这本《从善如流》花了两三个月时间说服古玩贩子,“300元买下来”。
孙文雄说,3本账本在收藏时最吸引他的,是每一页关于捐款和款项用途的记录之详细。“有钱人或者企业捐一千块钱会记录,普通老百姓捐一毛钱也得上记录。”
记者看到其中一本中的杂费支出一项写有“扁担13块9毛5分,笊篱2毛,洋锁3毛”等记录,“连这些细枝末节的东西都有,可见其详实仔细。”孙文雄翻出末页附的一张收支总报表,其中写有捐款、利息、剩余物什变价各项数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