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1月7日电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消息,对非华族来说,要掌握抑扬顿挫的华语发音并不简单。新加坡一家顾问公司的马来族总裁为了公司未来的发展而学起华语,刚开始的时候因无法准确分辨“妈”和“马”的发音,在课堂上闹了不少笑话。
因为看好中国市场的发展潜能,SSA顾问集团总裁苏海米与智源教育学院合作,每周两次在上班前安排15名非华族职员上华语课。
经济危机中保护金钱才重要 黄金才是金钱巴菲特索罗斯理财秘诀 银行理财产品 收益稳健一枝独秀 风险 苏海米在接受访问时说:“我曾经到访中国多个城市,那里有不少企业对我们提供的服务感兴趣。学习华语也有助于加深员工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加强他们在华语经商环境的沟通能力和' 竞争优势。”
根据提供华语课程的机构的观察,报读课程的非华族有增加趋势,以白领专业人士居多。过去两年,南洋理工大学孔子学院的非华族学生多了49%,外籍学员则多了35%。报读新加坡中华总商会管理学院的华语入门证书及初、中和高级华文证书课程的非华族学生今年也增加20%。
总商会管理学院企业事宜与行政经理谢世荣指出,这显示华语作为沟通语言的重要性已提高,而越来越多专业人士开始意识到华语将有助于提升他们的事业和业务。
劳动力发展局在2007年推出华语职场语言课程,至今已有2700多名工友报名参加,其中33%是非华族学员。其中绝大多数(95%)的巫印族学员从事白领工作,当中有经理、律师和秘书。
在过去3年里,南大孔子学院有一半的华语课程学院是在本地工作的外国人。院长许福吉副教授相信,中国的崛起除了提高华语的商用价值,也连带提高人们对中国政经、历史和文化的兴趣。
根据BTI工程私人有限公司项目总监优琳达(33岁)的观察,与本地建筑业合作的二手承包商和供应商当中有越来越多人来自中国。13年前当她刚入行时,承包商和供应商以本地或马来西亚公司居多,随着市场的改变,工作用语也渐渐趋向华语。
优琳达每周至少有三次到工地与承包商和供应商讨论工作,在掌握华语前,她得带着会讲华语的工料测量师一起去。在完成课程后,她可独当一面,直接以华语与对方讨论。
她说:“以前与来自中国的伙伴见面前,我会先上网查看一些字的中文翻译,但由于发音不准,还是无法好好沟通,有时候我们甚至得比手画脚解决问题。”
SSA顾问集团是劳发局旗下的一家持续教育与培训中心,为新加坡员工提供英语工作场所语言课程,所接触的客户包括教育程度不高的工人。
总裁苏海米说:“他们当中有不少是只会讲华语、四五十岁的低薪工友。若他们来询问、报名时,不巧没有华族职员在场,可能造成不便,我们不希望他们因此打退堂鼓。”
他认为,有意在亚洲市场作长远发展的企业更应考虑把学华语规划为发展策略,也正因如此公司将发挥在马来商业社群的影响力,在未来一年里吸引一百名非华族员工参加华语职场语言课程。(林妙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