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是银行“疯狂”揽储的时节,银行理财产品市场并不冷清。据了解,目前市民购买理财产品,为了不影响年底资金使用,比较倾向于春节以前到期的产品。
10月上旬," 银监会颁布的《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销售管理办法》对银行在销售理财产品中的行为进行规范。各家银行必须在10月底前完成自身的理财业务自查整改。业内人士指出,这个办法主要体现了监管层对于超短期理财产品进行的规范。

" 买房杀价秘笈 " 居民理财需求很饥渴 " 稳字当头 时刻提防黑天鹅出现 " 巴菲特索罗斯理财秘诀 " 银行理财产品 收益稳健一枝独秀 " 另类理财辟蹊径 实物保本有风险 " 白领支招年底香港血拼购物
从市场表现来看,该《办法》已初显成效。上周共16家银行发行了258只理财产品,1~3个月理财产品占比扩大,1个月以内理财产品占比缩小。此外,市民购买长期理财产品热情降温,以前总会有几款期限在一年以上的理财产品,上周则几乎绝迹。
从目前市场来看,期限为1到3个月的理财产品卖得最火。“很多市民还是不习惯购买长期理财产品,但超短期理财产品又找不到了,这部分客户就转移到1到3个月期限的理财产品当中来 。”建行私人银行理财师郭琦说,目前过去常见的期限三五天的超短期理财产品看不到了。“除了银行常规发售的滚动超短期限理财计划,单独发售的超短期产品已难觅踪影。”
“我们银行目前主要销售1到3个月的短期理财产品,2个月左右的理财产品最畅销。”" 民生银行(" 600016," 股吧)理财师谭向荣说,很多市民在年底会用钱,2个月的理财产品在2月底前会到期,不会影响年底的资金使用,所以最受青睐。
记者 肖良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