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广电总局科技司司长王效杰日前表示,CMMB(中国移动多媒体广播,即“手机电视”)标准的手机未获工业和信息化部(下称“工信部”)入网许可只是暂时的,但CMMB核心企业还是掩饰不住内心的焦急。
“入网证问题阻碍了中国CMMB产业的发展。”CMMB标准制定方、国家广电总局广播科学研究院旗下泰美世纪总裁申红兵6日在上海对《第一' 财经日报》表示。
入网证之惑
此前,为配合北京奥运会移动电视转播,工信部允许CMMB与TD-SCDMA标准搭配,提供了大约4万部“CMMB+TD”的手机,但没有开放CMMB与GSM网的搭配,没有对CMMB手机厂家发放许可证,因此,一般消费者目前还无法体验到移动电视的便捷。
申红兵有些疑惑地对《第一财经日报》说,既然连TD标准都可以搭配,为什么GSM就不能搭配呢?
其实,他心里应该很明白,因为,工信部、发改委、国标委之前一直努力支持的是另一种移动多媒体广播标准,即T-MMB。它由中国移动等' 电信运营商提出。业内人士认为,从技术层面看,T-MMB可以在全球实现基于多标准信号的输出,能够解决发射端多标准的兼容性,从而打造一个具备全球漫游服务功能的系统。
负责为奥运会设计上述手机的国内企业之一——希姆通科技也有类似意见。该公司总裁刘弘说,按市场需求计算,2010年,CMMB终端将达1亿部,但现在看上去不可能一帆风顺,因为入网许可证可能会拖延产业化进展。
刘弘透露,这也是目前市场上CMMB手机多是杂牌货的原因,不是手机不好,而是因为大家都没拿到入网证,大的手机品牌不敢做,二线品牌做了,又无法覆盖二、三线城市,影响很小。而且在市场宣传上也只能打打擦边球。
CMMB自救:
卫星明年初有望上天
事实上,CMMB阵营的布局速度并不比T-MMB标准慢。7月份,CMMB网络已覆盖37个城市。国家广电总局广播科学研究院院长马炬表示,年底有望增加到300多个。
申红兵认为,目前速度仍慢了些。但他表示,这不属于资金或技术问题,而是体制问题。因为广电总局起初不希望地方上各自为政,一窝蜂上马,而是希望集中规划。不过,上周,广电总局在内部会议上首次明确表态,可以与地方广电共同运营CMMB。
不过,目前覆盖上述城市的网络主要基于U波段铺设,它更适合人口密集区,与较早时候CMMB定位的卫星(S波段)覆盖有些背离。因为只有通过S波段的卫星才能更为有效地实现对全国范围的覆盖。
申红兵坦陈,的确,卫星升空后才能真正实现CMMB“天地一体、星网结合”的覆盖模式。他说,CMMB卫星早已生产出来,目前放在美国工厂。本来安排在奥运前发射,由于担心来不及,于是推迟到明年第一季度。他补充说,该卫星造价2亿美元,发射费约1亿美元。
此前,美国方面一直与中国谈判,他们很想借卫星技术参与CMMB运营,对此,中方还没有明确的意见。业内人士说,这也是卫星一直延迟升空的原因之一。
“明年第一季度如果发射不了,第二季度再发射不了,将意味着失败。” 申红兵也有些担忧。他认为,相对于电信网络覆盖,卫星覆盖是一种主权覆盖,带有公益性质,而不像电信网络那样关注人口效应,更注重经济效益。
尽管如此,申红兵仍强调,CMMB并不打算固守本土市场,目前也在突破海外市场。除了美国试图合作外,阿拉伯国家也正在与中国谈判,只是阿方要求泰美等企业带资1亿美元先做,而泰美显然缺少资金支持。
国家广电总局广播科学研究院电视技术研究所高工陈德林说,为寻求突破,科技司正在准备将CMMB标准申报为国际标准。
申红兵说,CMMB标准的自主创新性、技术优势,决定了它不会被“废掉”。他透露,下一步,先争取将CMMB申报成国家推荐性标准,然后再做长远、深入的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