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闹得沸沸扬扬的戴尔延迟发货问题似乎没有得到彻底解决。昨日,福建省泉州市一位公司职员向《每日经济新闻》反映:“今年6月我们在戴尔公司定的台式机、笔记本和投影仪以及配件,但3个月过去了,产品还没有送齐。由于戴尔公司的在华销售部门迟迟不能发货,已经影响到公司的正常运营。”
频频爆出“延迟发货”,戴尔的传统直销模式已经遭到广泛质疑。今年4月,戴尔推出了商用产品合作伙伴计划,试图拓展分销渠道。但戴尔的此次转型,依然面临重重困难。
再爆延迟发货
昨日,福建省泉州市金陵石化旗下子公司职工岳先生向 《每日经济新闻》反映,3个月前,自己在戴尔公司订购的多款产品至今尚未全部到货。
今年6月份,岳先生通过电话向销售代表订购了笔记本、台式机、投影仪以及投影仪用灯泡。但令他奇怪的是,在陆续到货的产品中,出现了从未订购的投影仪用架子,但是灯泡却一直没有送到。“后来戴尔公司告诉我们,说是他们发错货了,需要我们把架子退回去,并且将灯泡与架子的差价补上。”岳先生按照戴尔公司要求将架子和价差再次寄给戴尔,但之后就再也没有收到戴尔公司的回信。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随即致电戴尔公司负责此事的销售主管朱女士,确认了该消息。她在接受本报电话采访时解释,戴尔公司迟迟没有发货的原因,主要是公司财务方面的考虑,她表示将主动联系岳先生解决此事。
对于此事,岳先生十分愤慨:“整件事都快3个月了,电话费花了将近百元,没有想到戴尔这样的国际公司竟然能发生这样的事情。”事情发生后,公司多次要求退款退货,但都被消费部门推来推去。“公司已经考虑以戴尔公司诈骗的名义报警。”
实际上,岳先生并非唯一遭遇戴尔公司拖延交货的消费者。2007年8月,国内多位消费者在订购了戴尔笔记本电脑之后,被告知将延迟交货,其中不少人被多次通知延迟。戴尔公司对此解释称,物料紧张是大面积延迟发货的最主要原因。
正是在市场的一片质疑声中,戴尔公司的传统直销模式陷入低谷。但事实证明,老问题在一年后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分销模式面临挑战
实际上,为了减低运营成本,戴尔公司在今年4月新成立了渠道部,并在华推出了“基于直销模式的商用产品合作伙伴计划”。虽然戴尔公司宣称并未放弃直销模式,但业内经销商已经将此举视为戴尔公司将销售模式向联想、惠普等PC商转变。
与此同时,戴尔公司将旗下产品源源不断的向国美、苏宁、家乐福等专业连锁零售渠道输送,几乎与所有3C卖场达成了零售合作协议。戴尔公司中国区总裁闵毅达此前曾透露,随着戴尔传统模式的转变,其出货增长速度几乎等于行业平均水平的3倍,预计2008年底,戴尔公司在中国的门店将到3000家。
记者从经销商那里了解到,为了推广其合作伙伴计划,戴尔公司近期频繁与各地经销商对话,以“戴尔合作伙伴研讨会”等形式邀请经销商参与到该计划中,但这项计划并不受经销商欢迎。一位已经获得戴尔公司合作伙伴资格的该经销商将自己的公司命名为 “戴尔分销平台”,他表示:“这个头衔不过是忽悠一般消费者用的。”
但正是由于类似这样的经销商存在,导致了戴尔产品在市场上的销售正逐渐失去控制。几乎同一时间,联想、惠普等PC厂商以“低价产品”开始迅速抢食国内PC市场。
业内人士认为,相对联想和惠普,戴尔以往最大的优势就是直销带来的低成本,低存货和高周转率。但随着另外两家进一步在全球配置资源,对手的库存期也压缩到了相当短的时间,这样戴尔的长处就不明显了。相反,戴尔尤其在中国还要适应分销的模式,这是一项严峻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