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11月30日电(记者 王薇)在日前举行的第二届国家理财规划师年会上发布的《2011年中国理财行业发展报告》称,2011年中国理财产品市场整体发展呈现五大特点:市场规模创纪录、“非保本型”理财产品成市场主流、短期及超短期理财产品占发行的主力、债券和货币市场类产品占比提高、市场竞争更趋激烈。
" [热点] 经济危机中保护金钱才重要 黄金才是金钱" 买房杀价秘笈 " 居民理财需求很饥渴 " 稳字当头 时刻提防黑天鹅出现 " 巴菲特索罗斯理财秘诀 " 银行理财产品 收益稳健一枝独秀 " 另类理财辟蹊径 实物保本有风险 " 白领支招年底香港血拼购物
据与会业内专家介绍,2011年上半年,我国理财产品发行量呈现“爆发式增长”,2011年上半年,商业银行共发行8497款理财产品,发行规模达8.51万亿元,已经超过2010年全年的发行规模7.05万亿元。
年会上发布的《2011年中国理财行业发展报告》称,2011年中国理财产品市场整体发展呈现五大特点:
首先,市场规模不断扩大。2004年以来,中国理财业务每年的市场增长率达到18%,2011年前三季度中国理财市场规模更是达到300亿美元。
其次,“非保本型产品”成为理财产品市场主流。往年,银行理财产品大多数是“保本型”,收益率较低,投资对象主要为低风险资产。面对2011年来强大的通胀压力,客户不再满足于3%至4%的年收益率,因此高风险高收益的“非保本型”理财产品更受青睐。
第三,短期和超短期理财产品占据发行的主力位置。据统计,在2011年上半年发行的理财产品中,3个月以下期限的理财产品占绝大多数,比例高达62.08%,而1个月以下期限的超短期理财产品占32.8%。
第四,从理财产品结构来看,债券和货币市场类产品占比提高,已经占到一半左右。货币市场工具和债券类相关的投资品种,受市场利率的影响最直接、最明显,也很好地反映了目前资金成本的状况,由于市场资金本身比较紧张,因此投向这些标的的产品本身就可能获得比较高的收益。信贷类产品发行下降后,也没有更好的产品来替代,因此债券类和票据类产品就成为目前银行理财产品的一个大类。而信贷资产类产品由于受到较大监管约束,在理财产品发行中占比明显下降。同时,受" 加息影响,与利率挂钩的债券与货币市场类产品受到追捧,此类产品可随加息调高收益率,因此逐渐成为银行理财产品的主流。
第五,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一方面,理财机构之间产品开发中的模仿速度在加快,收益水平在互相抬高。一家机构推出新的理财产品后,其他机构在很短的时间内迅速跟进,推出同类理财产品,并向客户承诺更高的收益率。另一方面,理财机构为保住自身的市场份额,“蚕食”竞争对手的业务领地,规模的竞争也在不断加剧。
《2011年中国理财行业发展报告》同时指出,虽然理财产品种类丰富,但国内商业银行的金融产品同质性很强,而且创新落后于市场需求,缺乏针对个人客户的业务发展方针。这些方面银行都有潜力可挖,亟待加强理财产品和服务的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