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只须留心一下就不难发现,许多大商场都在采用促销手段吸引消费者,扩大市场份额,而打折销售更是令人眼花缭乱。
不容回避的是,在打折促销中存在着言过其实、掺杂使假的现象。诸如打折商品五花八门,折扣幅度高低错落,时间宽泛,手法出新,让人不禁心生疑问:难道市场已经到了“无处不打折,鲜见原价格”的程度?

" 买房杀价秘笈 " 居民理财需求很饥渴 " 稳字当头 时刻提防黑天鹅出现 " 巴菲特索罗斯理财秘诀 " 银行理财产品 收益稳健一枝独秀 " 另类理财辟蹊径 实物保本有风险 " 白领支招年底香港血拼购物
其一,打折本是商家正常的推销方式,借此可加快某些商品的流通,扩大销售份额,促进资金周转。令人奇怪的是,有的商场几乎天天打折,打折广告接二连三,打折花样不断翻新。有时实行全场打折,有时部分商品打折,有时分楼层打折,有时按专柜打折,逢年过节打折,喜庆活动打折,某类产品专项打折,仿佛没有不打折的时候,弄得一些消费者认定此商场就是“打折商场”。不仅失去偶然打折的新鲜,也让人对其打折的真实性产生怀疑。
其二,打折商品的折扣程度参差不齐,可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从初期的九折左右到七折上下,以致于发展到三折、二折,何况是经常性展卖,商品货源充足,绝无断档之忧。正因如此,消费者没有了买到物美价廉产品的欣喜,反倒对其便宜的程度打个问号。毫无疑问,关键在于那个制约折扣商品的确切原价,只有原价可靠,打折出售的商品才可信。否则原价像雨像雾又像风,既无出处,更没依据,亦难考核,完全凭店家自我标榜的原价来定,由此派生出来的打折价是否能让人信服,相信消费者心里有一本明白账。
其三,打折一词顾名思义,应指质量合格,或因积压,或因落伍,或因改行,或因竞争方才打折。起码不是处理货和劣质品,所以才有诱惑力。有的商家以“打折”为幌子,给打折商品戴上一道光环,实际上起劲地推销劣质品和处理货,混水摸鱼,从中牟利。如冬季出售T恤衫,如果真是反季节销售没得话说,因为款式质地均不错,价格便宜不少,当然受欢迎。不少人赶到那儿一看,商品型号短缺,外表已脏,有的竟然少商标,短扣子,侧面还有污迹,售货员有言在先,打折商品不管退换。如此质地的商品,即使便宜点又有多少吸引力?足以见得是掺水的打折。
客观地看,实行市场经济必然要引入竞争机制,商家为取悦客户亮新招、推举措,打折也是手段之一。但若以此为噱头,轮番炒作,移花接木,混水摸鱼,难免走入歧路。尤其要警醒的是,一旦良心信誉打了折,失去消费者的信任,结果只能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刘宝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