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存款准备金率正式下调,市场流动性预期将有所改变,但因接近年末,银行的揽储压力依然很大,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暂不会受影响。分析人士认为,在自身资金允许的情况下,投资者宜“取长弃短”,选购收益率高、中长期理财产品,而短期限的理财产品可暂时回避。
中长期理财产品遭哄抢
" 央行此次下调距离央行上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不到半年时间,也是央行三年来首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

" 买房杀价秘笈 " 居民理财需求很饥渴 " 稳字当头 时刻提防黑天鹅出现 " 巴菲特索罗斯理财秘诀 " 银行理财产品 收益稳健一枝独秀 " 另类理财辟蹊径 实物保本有风险 " 白领支招年底香港血拼购物
市场对央行举动较为确定的预期是,货币政策的预调微调力度将加大,市场流动性也比之以往更为充足。这也意味着主要投向利率市场、票据市场的短期理财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有长期走低的趋势。而目前正在发行的中长期理财产品因能较好地锁定未来收益,遭到哄抢。
在其余各期限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均上涨的情况下,超短期理财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下降0.2个百分点。银率网分析,从11月上旬开始,短期SHIBOR走低,隔夜拆借、1周及2周银行间市场拆借利率纷纷下跌,影响了超短期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与此同时," 银监会对涉及高息揽储产品的进一步监管,影响了短期理财产品整体预期收益率水平。
目前各家银行都推出了开放式滚动产品来替代超短期理财产品。这类产品以1天、7天、14天等期限为一个投资周期,若产品开放日投资者不赎回,则自动进入下一个投资周期;这类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在2%-4%之间,在交易时间内的工作日都可以随时赎回,方便对资金流动性要求高的客户。
某网站金融产品中心专家表示,从短期来看,央行下调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并不能改变目前的整个市场环境。随着超短期产品逐渐淡出银行理财市场,投资者在理财中应更加注重长期合理的资产配置。当货币政策从紧,一般市场都会经历" 加息等变化,为了能够及时享受加息收益,会建议投资者买理财产品时选择期限较短的产品。而当货币政策转向宽松,选择银行理财产品时就应采取“逆向思维”,选择那些期限较长、收益率也较高的中长期理财产品更容易锁定未来收益,规避降息带来的收益损失风险。
澳元产品称霸高收益榜单
据统计,截至11月末,今年银行理财产品发行量为18777款,而2010年全年是10779款。可以说,理财产品的发行量以将近两倍的速度在增长,而9月末3.3万亿的发行余额差不多是去年的1.7倍,同时今年理财产品的平均收益率也比去年出现了大幅的提升。
但随着银监会近期一纸令下,银行理财产品发行数量开始出现收缩,不过,目前到期高收益产品并未受到明显影响,澳元理财产品称霸近期高收益理财产品榜单。
本月2日至9日,31家银行共发行了208款理财产品,累计单周环比发行数量减少22款。" 招商银行(" 600036," 股吧)、深圳发展银行、" 工商银行(" 601398," 股吧)、" 交通银行(" 601328," 股吧)、" 中国银行(" 601988," 股吧)、" 南京银行(" 601009," 股吧)的发行量居前,发行数均在10款以上。据普益财富数据统计,自11月中旬以来,银行理财产品的发行数量已经连续3周环比减少,相比较而言,11月11日至18日单周发行产品数量在303款,上周发行数量降幅仅208款,降幅超30%,收缩迹象明显。
值得注意的是,在银监会下达收紧超短期限产品后,超短期产品持续减少,不过,类似32、33天等30余天的产品数量并未出现反弹。据Wind资讯统计,11月19日至25日的30余天产品发行数量还有55款,11月26日至12月2日减少至35款,上周继续缩水至32款。
上周到期收益率为5.50%及以上的高收益理财产品有12款,环比并未出现缩水,其中,澳元理财产品占11款。" 民生银行(" 600016," 股吧)发行的两款产品“非凡资产管理(外汇增利型)”理财产品第1108期澳元和非凡理财人民币“周周赢”理财产品第011期D161,投资期限分别为185和161天,到期分别获得7.80%和7.00%的收益率;" 中信银行(" 601998," 股吧)发行的1款澳元债券类理财产品中信理财-外币理财1110期澳元,投资期限6个月,到期实现6.90%的收益率。
上周到期理财产品的投资对象多为债券和货币市场工具类、包含债券类或信贷类的组合。其中,债券和货币市场工具类公布到期收益的产品均实现了最高预期收益率,信贷类公布到期收益的产品也均实现了预期收益率。其中,信贷类产品平均到期收益率为4.39%,环比单周下降0.33%;人民币债券类产品平均到期收益率为4.21%,环比单周下降0.14%;外币债券类产品平均到期收益率为3.29%,环比单周上升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