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汇通网12月16日讯
业内人士表示,明年全社会的投资保值需求仍将存在,市场对银行理财产品的需求会越来越多,明年银行理财产品市场预计会继续火爆,竞争也将更加激烈。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随着超短期产品淡出理财市场,长期合理的资产配置成为关注的重点。银行理财产品最终要回归到财富管理的属性,投资者也应该理性对待。

巴菲特索罗斯理财秘诀 银行理财产品 收益稳健一枝独秀 风险 据生活新报12月14日报道,流动性收紧、股市低迷、楼市遇冷,在全社会面临投资理财困局之时,银行理财产品意外却又必然地成为2011年中国投资理财市场的明星。井喷式的增长不断刷新发行规模记录,几乎在今年的理财市场上独领风骚。银行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市场对银行理财产品的需求会继续增加,预计明年银行理财产品市场会继续火爆,而竞争也会更加激烈。
据相关部门统计显示,截至11月末,今年银行理财产品发行量为18777款,大约是去年(10779款)的1.8倍。可以说,理财产品的发行量以将近两倍的速度在增长,而到9月末3.3万亿的发行余额差不多是去年的1.7倍。即便如此,今年的银行理财产品仍然是供不应求,不少银行因此还开了“理财夜市”,下午4点给客户发短信,晚上8点开市。通常不到20分钟,就被顾客通过网银抢光,其疯狂程度不亚于抢购超市大降价的商品。
同时今年理财产品的平均收益率也比去年有了大幅提升。从到期产品来看,截至9月30日,已有13447款产品到期,公布到期收益率的共有11719款,平均收益率为3.69%。具体来看,到期收益率在0-4%之间的共有7595款;4%-6%之间的有3869款;6%-10% 之间的有220款;10%以上的有35款。
银行理财产品在今年爆发,短期甚至超短期理财产品在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今年银行发行销售的银行理财产品有近三成为30天以内的短期理财产品,而其中上半年发行的占多数。一位银行业内人士对记者说,短期理财产品收益并不低,且流动性比货币式基金、通知存款要强,一直都卖得比较火。“银行也有自己的算盘,一些短期产品的到期时间被刻意设定在月末、季末或年末,客户的资金从产品出来后就直接成为银行存款,正好缓解了银行存贷比考核压力。”这位人士说。
对于银行理财产品的热销,投资者普遍表示存钱不如买理财产品。昆明的严先生说:“我自己做生意,平时要求资金流动性大,买理财产品既能保证收益,又方便取用。”市民刘女士表示:“理财产品的收益要高于定期存款,现在物价那么高,当然希望选择收益高的。”
银行理财产品的主要优势就是稳健,再加上有理财师对整个产品配置进行服务。所以在现今投资大环境不是很好的状态下,稳健性理财产品就成了投资者的首选。专家表示,CPI的高企,导致客户对个人金融资产缩水有所担忧,投资意愿普遍提高。
从存款变为购买理财产品,储户图的是比存款略高的利息收益,银行当然也有自身的考量。' target='_blank' >央行今年上半年多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通货膨胀加剧、银行资金流动性紧张、存贷比考核的压力,迫使不少银行通过大量发行理财产品不断吸引外界存款。
10月份以来,' target='_blank' >银监会连续针对银行理财产品出台管理办法,高收益、30天以内的短期理财产品均被叫停,2012年起不得再发售。11月30日,央行又出台三年来首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