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我们一直处于内忧外患的金融环境下,如果再没有新的融资,可能很难撑到明年。”12月3日,顺德一家生产' 家电配件的小企业负责人刘先生向记者叹息。
在全球金融海啸席卷之下,珠三角的出口型企业首当其冲,不少中小企业已是青黄不接,而这也使得佛山等地一批传统制造企业的上市计划被无限期地延迟。
在这种情况下,今年下半年以来,佛山市悄然出现的一个本土风投群体开始成为当地中小企业们融资的“救命稻草”。刘先生告诉本报记者,自己正在申请硕富投资的500万元资金投放,“跟我们一起排队等待的有200多家本地的小企业。”
刘提到的硕富投资是佛山的一家风投公司,今年7月底才挂牌成立,与一些传统大型风投相比,硕富投资只能算是“羽量级”,其注册资金仅有1亿元,不过它的牵头人和主要投资者是当地的知名民营企业万和集团,对本地企业的情况知根知底成为它的一个优势。
万和集团总裁卢楚隆告诉记者,与追求高收益的传统风投不同,硕富投资的原则是“不熟不做”,投资重心更倾向于关注顺德本土的成长企业,以本地传统产业升级和高科技制造业项目为投资重点。
此外,加上由美的集团董事局主席何享健的儿子何剑锋掌握的广东盈峰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及佛山市金融服务办公室牵头组织并已于今年10月上报发改委的近50亿规模的“先进制造业产业' 基金”,佛山的本土风投群已经显露雏形。
硕富投资浮出水面
在去年A股的大牛市中,一批传统制造业的领军人物因抵抗不住风投和私募基金业的高利润诱惑,纷纷转身风投或私募,这中间包括通过出售大中电器100%股权获得现金36亿元的张大中,以及TCL集团原高级副总裁袁信诚、副总裁杨伟强等人。
然而随着下半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加剧以及内地和香' 港股市的深度调整,这些新进入的风投也进入了蛰伏状态。这种情况下,在家电产业最为集中的珠三角地区,一批看好当地产业的草根本土风投开始引起人们的关注。
今年7月,由万和牵头组建的“硕富投资”成立,万和集团正式进入风投行业,万和曾连续6年位居燃气热水器行业占有率第一名,值得注意的是,万和集团早在1992年就参股了民营银行中国民生银行(' 600016,' 股吧),并成为民生银行的32家原始股东之一,据计算,万和最初参股民生银行的600万元到现在已升值到1亿元,2007年民生银行处于股价最高时万和的投资收益曾达到近4亿元。
“我们很早就知道把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融合在一起发展。”卢楚其说。
在资本魔力的驱使下,万和随后又开展了一系列的资本运作——1998年万和并购国科;2002年并购海国实,试水金融行业;2003年参与收购粤美雅;2005年并购鸿特精密压铸有限公司,进入汽配领域。
卢楚隆对记者表示,借助频繁的资本运作,万和已先后涉足了金融、' 汽车配件、教育等多个行业,实现了多元化拓展,如今万和集团旗下拥有全资企业3家,控股企业3家,参股企业2家。
据悉,其参股的鸿特精密压铸目前保持了每年销售收入和净利润同步15%—16%的增长,并正在积极争取在2009年于中小企业板上市。
卢楚隆认为,目前在珠三角尤其顺德地区有很多素质良好的中小企业处境窘迫,许多潜力很大的项目需要风险投资的帮助,然而传统风投对这些传统产业的公司并不感冒,“这是万和决定试水风投的重要原因。”
据悉,顺德当地政府对硕富投资非常支持,前期已向硕富注入了1000万元的引导基金,启动硕富的项目运作,而该基金目前已吸引了超过200多个投资项目在排队。
佛山“本土风投群”
事实上,佛山“本土风投群”的形成已有时日,在万和集团的硕富投资成立前,包括美的集团、格兰仕集团在内的很多顺德本土家电企业在主业获得丰厚利润的同时,也已涉足风投领域。
记者了解到,早在2002年,美的集团董事局主席何享健的儿子何剑锋就将手中原来涉足小家电OEM制造、家电商贸行业(广州东泽电器)、电子产业(盈科电子、金科电子、长峰铜管)的现代实业更名为盈峰集团,并逐步退出利益微薄的传统制造业,开始筹划向投资企业转型。
2006年2月,盈峰集团收购并控股国内风机行业唯一上市公司——浙江上风高科(' 000967,' 股吧)(000967.SZ),在涉足风机行业的同时找到了自己的资本平台。
2007年3月,盈峰集团又成立深圳市合赢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接着又从美的电器(' 000527,' 股吧)收购了易方达基金管理有限公司25%股权。
据悉,深圳合赢投资管理公司目前资产管理规模超过10亿元,迄今有两只信托产品“粤财合赢”和“深国投合赢”,但信托产品的收益率偏低,而从美的电器获得的易方达基金的市值近来也大幅缩水。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