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日在上海参加一内部投资交流论坛,主讲者是一位某大学知名的教授,在海外某知名高校专门从事量化投资的研究工作。他相信使用数学模型预测公司未来利润是可行的,他认为人的本性是不变的,公司的经营和经济的发展最终要服从经济规律。
一切都很完美,直到说今年模拟的产品年化收益为3%的时候,他有些不好意思地压低了声音。他很诚实地说这是在国内市场,他也没办法,他甚至有些自嘲地笑笑说:还不如一年定存的收益。这引起在场观众的一片笑声。
在国内,价值投资者们正在渐渐失去自己的阵地。例如在' 微博上持续呼喊价值投资的某大V,' 业绩却始终拿不出手。在上海某号称价值投资的'私募大佬,因为今年抱着一堆银行股而承受亏损。还有某位公募投资总监转投到私募其业绩也是平平。
如果需要一种解释的话,原因可能在于今年' 行情格外出乎意料。今年是成长股的天下,' 创业板指数日前刚刚创出新高,而周期股则震荡下行。当然,市场永远是对的,从主观来看价值投资在部分投资者心中变成了一种不能质疑和否认的信仰,甚至上升到了一种哲学层面,这就比较麻烦了。
其实,等待一只' 股票 价值何时回归所承担的风险,与等待一只股票 盘整震荡突破均线所承担的风险没有什么不同;价值投资集中持股不止损承担的风险,与趋势投资反复交易带来的风险没有什么不同。不同的是在不同市场阶段风险大小不同而已,而能获得多大的收益还是取决于风险敞口多大。
就像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人们对价值投资的看法也在变化。' target='_blank' >巴菲特的师傅' target='_blank' >格雷厄姆认为价值投资需要安全边际,因此当股票 价格低于内在价值时才是投资机会,巴菲特后来则相对强调成长性,巴菲特在1994年追加买入可口可乐股票 的价格为21.95元,市盈率为22.4倍,比他投资的富国银行和' 中国石油市盈率高出很多。
现在国内投资圈的说法是,谈基本面你就输在起跑线上了,一只股票 市盈率超过40倍就打开新的上升空间。典型的例子是今年妖股' howImage('stock','2_300052',this,event,'1770') 中青宝(' 300052,' 股吧),从4月份10块的价格最高涨到8月份的71块,股价翻了7倍,目前市盈率超过200倍,手游的火热让中青宝这样的手游概念股受到追捧和爆炒。
市场中比较认同的一种分析是,中青宝上涨的逻辑在于并购,虽然目前业绩平平,但是未来通过一系列不断并购会降低市盈率和做大市值,这让原有的定价和估值体系遭到挑战。从某种角度来说这是不是也算一种成长股或价值投资?
所谓做价值投资的另一层意思,等于变相告诉客户,你要忍受短期业绩下滑,我长期业绩会变好,这本身就带有一定迷惑性。这就像对美女说,虽然我现在是屌丝,但是我以后会是千万富翁的,你现在嫁给我吧,但现实是美女已经越来越聪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