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银行理财业务实现爆发式增长。据不完全统计,截至11月30日,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超过1.8万款,发售规模超过15万亿元人民币,是上年全年发行规模7.05万亿元的两倍多。从银行理财产品的存量规模看,' target='_blank' >央行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9月末,仅银行表外理财产品余额就已达3.3万亿元,比年初增加9275亿元,同比增长45.7%。无论是银行理财产品的发行量还是全行业的管理规模都呈现出了爆发式增长的态势。
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爆发式增长,缘自投资者和银行“双重需求”的推动。一方面,在通胀高企不下、负利率持续已久的情况下,投资者保值增值的投资意愿强烈,风险较低、收益相对较好的银行理财产品,成为投资者最主要的投资选择。另一方面,面对货币和信贷持续从紧,银行出于加快发展中间业务、竞争存款资金、应对存贷比考核等多重需要,主动加大了理财产品的发行力度,从而进一步推高了2011年理财产品的发行规模。
在紧缩的宏观环境下,由于信贷规模受到抑制,客观上为银行中间业务提供了更好的发展机会,商业银行纷纷加快了转型步伐。理财业务作为银行重要的中间业务,成为发展和创新的重点。2011年以来,各家银行根据客户市场需求,全面加快了理财产品发行频率;紧跟政策和市场变化,加快创新丰富产品体系,满足了不同客户的投资需求;进一步提升了财富管理专业化能力,在中高端市场的拓展上取得显著进步,管理客户总资产稳定增长。
推荐理由:与以往银行理财业务快速增长的原因不同,2011年的新变化在于,投资者和商业银行的双重需求推动了银行理财业务的爆发式增长,同时也促使我国长期存在的“影子银行”问题浮出水面。目前,在“影子银行”系统内循环的资金迅速增长,这一现象的受关注程度也不断加深,这对未来银行业的监管提出了较高要求,在疏堵结合的同时应进行更有效透明的管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