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汇通网2月10日讯面对春节假期后市民以及企业手中的大批闲钱,存款压力巨大的银行业迅速反应,大批量地推出短期理财产品来进行吸纳。
南都记者昨日查询银率网披露的信息发现,本周广州在发行的3个月以下银行人民币理财产品就接近50款,而一位来自四大行广东省分行个人银行部的主管对南都记者透露,春节之后该行一口气推出10款短期理财产品,都在当天售罄。
不过普益财富一位不愿具名的研究员对南都记者表示,市民购买短期理财产品时一定要要看清“烟雾”,由于客户自购买理财产品之日起资金就会被锁定,所以一旦产品销售日与计息日的“空白期”被拉长,钱也就无条件地为银行揽存作了贡献。所以应挑选尽早开始计息的产品,避免资金闲置时间过长摊薄收益。
节后短期产品再现供销两旺
市民陈女士近期每天可收到十余条银行理财产品促销短信,然而当她在网上申购某大行当天发售的短期理财产品时,却被告知已销售一空。“春节之后银行亦铆足了劲比拼理财产品,全因今年银行揽存压力依然居高不下。”一位股份制银行财富管理中心负责人直言不讳。
数据也显示,2月银行短期理财产品发行明显回暖。南都记者昨日查询银率网披露的信息,本周广州发行的3个月以下银行人民币理财产品就接近50款。上文提及的四大行个金部主管也对记者表示,春节长假以来,该行已经一口气发行10款以上的3个月以下理财产品。“主要是考虑到很多客户过完节后手中都会有一些余钱,如年终奖、压岁钱以及企业一些闲置资金,都有理财方面的需求。”该人士也表示,实际上还是银行揽存压力太大了,而理财产品几乎是银行唯一一个争取客户的手段。
而另一方面,客户也对这类产品有强大需求。四大行一位公司业务部客户经理对记者表示,春节之后公司客户有大量闲置的资金需要找出路,银行在此次密集发行理财产品也是为了吸引这一部分客户的存款。
谨防高收益“陷阱”
去年,监管部门发布系列对银行理财产品的限制令,尤其是超短期以及超高收益产品都予以叫停。“监管层对超短期产品的限制体现了其对银行理财业务实质回归的期望,不过银行迅速找到了打擦边球的空间,1到3个月期限的产品迅速占领了发行主流。收益稳定在4%-5%之间”。
上述研究员提醒,投资者在购买时要清醒看到银行为招揽客户而放出的“烟幕弹”。“短期理财产品动辄喊出4%-5%的年化收益,但购买这类产品实际到手的收益达不到最高值。”该人士指出,客户自购买理财产品之日起,资金就会被锁定,所以一旦产品销售日与计息日的“空白期”被拉长,客户的存款也就无条件地为银行揽存作了贡献。“如果从资金到账日到到期日进行计算,产品的收益并没有银行报出的价格那么高。因此在资金计息日之前,资金是不计利息的。”该人士解释,理财产品到期后,多数要迟一两个工作日才会到账。这一头一尾两个期限,是银行很看中的。所以在选择理财产品时,应挑选尽早开始计息的产品,如果资金闲置时间过长,即使表面收益率很高,其整体也并不划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