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据今日出版的《城市导报》报道:中国金融" 期货交易所于今日正式启动" 国债期货仿真交易,这意味着17年后" 国债期货有望在国内市场重启。回望17年前那场令我国资本市场为之颤栗的“327国债事件”,仍然让许多人记忆犹新。
1995年2月23日,距离除夕还未满月,一场金融市场的风暴却已袭来。
当日上午," 财政部提高“327国债”利率的传言终于得到证实,财政部发布" 公告称,“327国债”将按148.50元兑付。当天开盘,国债期货市场多头借此“利好”,率先动用80万口(期货交易单位)将前日148.21元的收盘价一举推高到148.50元;接着又以120万口推高到149.10元,100万口再上攻到150元。1分钟内,涨了2元;10分钟时,涨3.77元,下午更冲到151.98元。
当时上海交易所共有33家会员,其中北京和其他地方的机构有9家,其他都是上海本地机构,最大的3家分别是万国证券、申银证券和" 海通证券(" 600837," 股吧)。
以当时“327国债”万国证券的持仓算,“327国债”每涨1元,空头万国证券亏损约为12亿元!
收市前的8分钟,万国证券孤注一掷开始反击。下午4点22分,在手头并没有足够保证金的前提下,空方突然发难,先以50万口把价位从151.30元轰到150元,然后把价位打到148元,最后一个730万口的巨大卖单把价位打到147.40元。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最后这笔730万口的卖单,接近中国1994年国民生产总值(GDP)的30%。
这一结果意味着,当日开盘的多方全部爆仓,以最大的多头中经开为例,出现了约40亿元的巨额亏损。而万国证券则成功逆转,获得巨额" 收益。
然而,2月23日晚上十点,上交所在经过紧急会议后宣布:23日16时22分13秒之后的所有交易是异常的无效的。这也就是说当日收盘前8分钟内所有卖单无效,327产品兑付价由会员协议确定。上交所的这一决定,使万国证券的尾盘操作收获瞬间化为泡影。万国亏损56亿人民币,濒临破产。
相比万国证券的溃败,当时另一大机构申银证券逃过一劫,但其旗下的上海威海路营业部也为一时冲动买了单。当天,“327国债期货”飙升时,悄悄违规做多的威海路营业部顺利出货,获得了3000多万元的利润,后来看到空方猛烈反扑就想乘机再做一把空方短线,好给公司一份“意外惊喜”。结果最后算总账,反而实亏了3000多万元。威海路营业部经理为此受到了免职处分。
1996年4月,潦倒的万国不得不与它当年最强劲的竞争对手申银证券公司合并,成立的现在的申银万国证券公司。
时为申银证券总裁的" 阚治东在《荣辱二十年我的股市人生》中是这么描述当时交易的刺激:股票 上下几元钱,并不算什么,国债期货上下几元钱则意味着你前面所缴的保证金全输了,要么补充保证金,要么就此认输罢手。期货市场上有的操盘手紧张得不敢上厕所,因为往往就在上厕所那短短几分钟的时间,市场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使你或错失良机,或蒙受损失。
或许是当年的痛刻骨铭心,国债期货一停就是17年。“当前市场无论是规模、容量,还是机构投资者参与的程度而言,都已经具备了推出国债期货的条件。如果以" 股指期货来衡量的话,甚至可以说姗姗来迟。”华鑫证券原副总裁说。
如今,这一姗姗来迟的金融产品即将涅槃重生。在我国债券体系非常完备的当下,或许能够“洗心革面”,真正发挥其规避市场风险的功能。
资料:何为国债期货?
国债期货是指通过有组织的交易场所预先确定买卖价格并于未来特定时间内进行钱券交割的国债派生交易方式。
国债期货属于金融期货的一种,是一种高级的金融衍生工具。它是在20世纪70年代美国金融市场不稳定的背景下,为满足投资者规避利率风险的需求而产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