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江商报消息
江德斌(浙江 自由撰稿人)
截至今年2月11日,广东至少有35个省级预算单位公布了本部门的“三公”费用。但记者一一探访各部门网站查看其“三公”账本并统计发现,三项费用中公务用车支出最多,出国(境)费用较少。账本内容普遍简单粗放,其中不乏“3个数字+3句解释”类账本,令人一头雾水。(2月13日《中国青年报》)
据报道,这35本账本普遍惜字如金,广东省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厅账本只有五行两列仅60个字,比时下最流行的' 微博还要短。如此简陋不堪的账本,不可能反映出具体的账务情况,民众又从何去掌握政府部门的账务支出。广东省各政府部门晒“三公”经费账本,并非出于自愿,而是在上级部门要求下的“被公开”,这也就解释了为何账本普遍简单粗放,让民众只能雾里看花,却没办法实现监督权利。
不过,如果从矮个子里挑将军的话,广东省审计厅的账本达到千字之多,不仅晒出了2010年“三公”经费财政拨款预算数、决算数,还晒出了2011年“三公”经费财政拨款预算数,运用文字加表格的形式,让公众看得清清楚楚,其帖子点击数也远远超过其他部门。可见,政府部门公布“三公”经费并非不能做细,不能做到明白易懂,只是看有没有下决心而已。
广东省审计厅的账本虽然较为详细,但也只是相对而言。毗邻广东省的香港特区政府,每年都要公布年度财政预决算账目,其细节化令人叹为观止,可以细化到一张椅子、一张纸的地步。而且港府不仅在网上公布账本,还印制成厚重的册子,供每一位民众随时查询,而市民对账目提出的各种质疑,政府部门均要一一耐心回应。
如此详尽可查、锱铢必较的账目,政府部门的每一笔开支,都暴露在民众的眼皮底下,也就没了可遮掩的空间,自然会让民众信服。而且,政府不要忽视民间的智慧,虽然“三公”经费账本的专业性极强,但民间自有各行业的高手,看得懂财务报表的大有人在。只要肯花心思研究,任何猫腻都会被揭穿,政府部门也就不敢再乱花钱了,而这也正是民众监督的意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