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站高岗寒风凛,孤军寂寞谁人解。
10月31日," 创业板指数收报于1235.56,跌2.96%。从10月10日盘中历史最高点1423.96至今,已下跌188点。但这似乎只是一个开始,积累已久的情绪猛然宣泄,余下“潮退”、“踩踏”呻吟声声。
潮起潮落,机构" 主力一直在。本报记者从深交所获悉,2013年9月30日,创业板指数接近历史顶点前夕,机构持有创业板流通市值份额高达51.12%。无可争议,机构是这场历史大戏的主角。
前夜狂欢
那是一段冒险者的美好时光。
如同久违的魔咒再现,多少“不可能”一再被打破。从2012年12月4日盘中低点585.44开始,到2013年10月10日盘中历史最高点1423.96,不到一年,创业板指数势如破竹,涨幅达143%。
创业板市场不停地奖励冒险精神。“今年如果没有在创业板" 股票 大" 行情上赚到钱,那绝对是失败。”一位上海" 私募人士曾跟记者戏言。
深交所统计" 数据显示,2009-2012年,创业板股票 交易中机构投资者累计买入比例逐步提升,分别为1.82%、8.17%、9.12%、9.40%,到2013年9月30日,该数据达10.60%。
“机构交易频率低,累计买入比例并不高。”一位熟悉创业板股票 交易的人士解释。
机构参与度增加,促使市场交投趋于稳定。从年度数据看,创业板市场日均换手率在逐步下降,2009-2012年的日均换手率依次为11.10%、6.55%、5.25%和4.53%。
与此同时,筹码也在逐步集中。2009年到2012年,创业板股票 交易中机构持有流通市值份额逐步提升,分别为3.56%、33.07%、33.98%、36.58%。而在创业板指数上涨最迅猛期间,该数据随之飙升,截至2013年9月30日,机构持有创业板流通市值份额达51.12%。
“这是一个很高的占比,要知道,在主板市场,机构持有流通市值份额在30%以下。”10月30日," 南方基金首席策略分析师、南方小康ETF基金经理" 杨德龙告诉本报记者。
9月30日,是逆转的前夜。距历史高点10月10日,仅两个交易日。
“9月份,都在说是不是到头了,但300开头的票仍是红彤彤一片,质疑归质疑,上涨归上涨,那种氛围让人非常兴奋,很难收手。”一位" 券商投资经理回忆9月份的创业板行情。
10月31日,一位深圳私募研究人士指着创业板指数9月份的日K线图,如此总结——“只讲逻辑,不讲" 业绩,100多倍的PE稀松平常。”
群体亢奋,是属于那个时期的词汇。
“群体中个人的变化是如此深刻,它可以让一个守财奴变得挥霍无度,把怀疑论者改造成信徒,把老实人变成罪犯,把懦夫变成豪杰。”" 法国社会心理学家勒庞在《乌合之众》中的论述,恰可为这种“群体亢奋”作一注解。
机构则是创造亢奋的重要主体,创业板股票 正是第三季度基金增持的重点。据统计,基金增持的237只股票 中,创业板股共59只,占比达1/4。其中,增持比例超过10%的有11只。
基金三季度增持前10大" 个股中,5只来自创业板——" 光线传媒(" 300251," 股吧)、" 神州泰岳(" 300002," 股吧)、" 上海钢联(" 300226," 股吧)、" 朗玛信息(" 300288," 股吧)、" 冠昊生物(" 300238," 股吧),而基金三季度减持前10大个股中,只有1个是创业板股票 ,即减持量排名第6的" 蓝色光标(" 300058," 股吧)。
机构挥军深入,酣畅淋漓如入无人之境。最显著的例子是光线传媒,三季度,该股上涨102%,获得7家基金增持,按9月30日收盘价计算,增持市值达10亿元。
这艘渐行渐远的航船,越来越沉重。但早已有人嗅出危险。有代表性的是,9月7日,南方基金投资总监邱国鹭发表《实业的眼光》,反思创业板的火热。
邱国鹭在文章最后写道,“皇帝没穿衣服,却必须有人指出,即使是在市场的一片火热和喧嚣中。这样的火热和喧嚣还能持续多久,谁也不知道,但是,即使在炒作和投机经常盛行的A股市场中,理性也只会迟到,却从来不会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