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产业振兴规划》(以下简称 《规划》)出台之后,8月14日,文化部文化产业司巡视员、前任副司长谢锐接受了《每日经济新闻》专访。
“《规划》指出了近几年文化产业发展的方向,明确提出培育骨干文化企业、建设文化产业基地、规划文化企业上市等关键性问题。”谢锐在采访中表示,我国文化产业虽然经过了数十年的发展,但仍然存在多方面的问题。首先,文化产业的体制性束缚依然很大;此外,国家过去太注重硬件设施建设,而在文化产业投资方面相对不足。
“《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出台后,国家将加大政策与财政扶持力度。作为一种软实力,文化产业将进入黄金发展周期。”谢锐同时认为,文化产业还将出现新一轮并购重组的高潮。
深化体制改革进入关键期
NBD:首先请您介绍一下《规划》的出台背景,为何要单独编制《文化产业振兴规划》?
谢锐:实际上,这个规划是党的十六大、十七大以来,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进程中的一个必要环节。2003年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启动以来,国务院和有关部门在2003、2004、2005年集中出台了十几个政策文件,推动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产业发展。
最近两年,文化体制改革得到进一步深化,发展文化产业在社会各界形成共识。基于这一背景,文化产业成为国务院提出的第11个产业振兴规划。
NBD:业界认为,《规划》是为了应对全球金融危机,您怎么看?
谢锐:金融危机是直接诱因,但并不是决定性的因素。目前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进入到了一个关键时期,文化产业的振兴需要一个战略规划加以宏观引导与推动。事实上,出台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受到社会各界的热烈反响,对于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将产生深远影响。
1'>2'>3'>4'>5'>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