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板批量化上主板,并且市值飘红的现象还未出现,投资机构短期内加大力度投资的可能性不足,这一轮IPO集邮策略被证伪的概率会很高。但Pre-IPO的投资逻辑没有问题,新三板即将进入Pre-IPO2.0投资时代。
“今年6-9月份,会有一个三板IPO投资半年峰值后的下滑”,中科沃土新三板创新事务部合伙人张莫同对读懂君表示。
他说,迈奇化学的负面效应会延续到正在选择、正在进行的机构们;新三板批量化上主板,并且市值飘红的现象还未出现,投资机构短期内加大力度投资的可能性不足,这一轮IPO集邮策略被证伪的概率会很高。
但Pre-IPO的投资逻辑没有问题,新三板即将进入Pre-IPO2.0投资时代。
以下为张莫同口述。
IPO热浪快要过去,集邮策略被证伪的概率较高
新三板的Pre-IPO投资逻辑目前还处在初级阶段,会有一些企业在这一波IPO浪潮中跑出来。
但与此同时,IPO风险也会更大,集邮被证伪的概率会很高:拟IPO的公司过多,良莠不齐,而且这段时间市场过于狂热了。
3月份到4月份,市场特别疯狂。我们知道的一些机构在那两个月疯狂投资,一个项目三四千万,有一家机构去年底准备了40亿元要做Pre-IPO投资,所以今年开始就抢购项目,我们接触到好几个项目都是直投3000万。
但是迈奇化学释放了一个不好的信号,迈奇化学的负面效应会影响到正在选择或进行Pre-IPO投资的投资机构。目前新三板企业批量化上主板,并且市值飘红的现象还未出现,加之政策层面趋向保守,我认为这一波IPO投资浪潮马上会进入尾声。
目前我所知道的几家机构,到今年7月份可能就会停止Pre-IPO项目的投资。包括大家熟知的知名PE机构,他们会选择继续观察未来的政策风口。
也就是说,机构短期内加大力度投资的可能性已经很低了。同时,机构年初准备IPO的资本量未必会持续到下半年。
大家清楚地看到了其中的巨大风险,可能今年下半年IPO的风险还会逐渐加大。
现在新三板Pre-IPO的投资逻辑其实就是打新股,纯投机逻辑。随着创业板PE的下降,这个逻辑逐渐会站不住脚,我们团队基本没赶上IPO浪潮,现在就不会再往IPO上靠。
我觉得Pre-IPO的投资窗口就这一年半的时间,未来还会存在投资机会,但不能以投机的逻辑来做。
我们可以从后往前推导。首先,现在的拟IPO企业基本都是“裸奔”的,仓促IPO,战略资源、资产整合等都做的不到位。那么,即使一年半以后IPO成功,这一波“裸奔”的企业没有摆对IPO姿势,表现也不会多好。
现在新股开盘还能有几个涨停?涨停之后,主板的并购、定增都会受限,到时候“裸奔”的企业会很难受。
更重要的是,在IPO监管从严的趋势下,这些“裸奔”上主板的拟IPO企业,真正能过会的有多少?四分之一我都觉得夸张了,投资被证伪的概率太高,代价太大。
而且,大家应该也没有想到这么快会被证伪。迈奇化学的影响不可忽视,不少拟IPO企业可能会自己打退堂鼓,这或许是更大的潜在风险。
当上述现象反馈到新三板二级市场的时候,就会倒逼拟IPO企业冷静下来思考。主要目前IPO并不是一件太难的事儿,那些企业IPO成功了以后也没有特别好的反应,他们就会冷静下来,看看上IPO之前企业的姿势是不是摆对了。
所以,本年度新三板投资的下半场,IPO投资步伐会放缓。不过,我认为Pre-IPO的投资逻辑没有问题,还会继续存在。
即将进入Pre-IPO2.0投资时代,新三板IPO生态存在角色缺失
Pre-IPO投资即将进入2.0时代,IPO投资生态也会越来越丰富。
但目前新三板IPO的市场生态存在角色缺失和成分缺失。尤其是IPO买方服务角色缺失,现阶段这一服务市场是空白的。我们也需要新的工具来完善对市场的看法,比如IPO诊断工具。
拿主板企业与新三板企业进行对比就会发现,主板的企业因为体量足够大,资本运营需求足够强,所以会有战略发展部和资本运营部,或证券事务部这两个部门来完成企业的战略和资本战略。但是新三板没有,券商会为企业提供IPO卖方服务,但他们不会完完全全站在企业的本我视角,而是从合规角度出发。
好比是工程类的公司,工程验收时都要有一个监理机构,IPO买方服务其实扮演的是甲方的IPO现场监理机构角色,以甲方的名义来跟乙方的三行一所沟通协调。其次,还扮演甲方资本规划的战略总监,帮助甲方在IPO期间的整体资本运营,比如资产如何剥离、重组,融资方案的基本设计、融资节奏的控制。
我也在思索有没有可能开展IPO诊断的买方服务业务。其实我们现在就遇到了在这方面有非常明确需求的客户。如果N多中介都催促企业抓紧进IPO辅导期,企业迷茫了,怎么办?这时候是不是可以通过IPO诊断业务,将企业的实际情况与IPO进行对标诊断。在进入辅导期之前券商是不会为企业提供这个服务的。
IPO诊断以后就两个结果,第一,企业完全符合IPO标准或高出标准很多,那就不用担心IPO风口期的问题;第二,在诊断过程中发现企业存在IPO死结,那企业也不需要着急IPO,先把死结解决掉再说。
新三板IPO生态的另一个缺失,就是在资金方面的角色缺失。
新三板流动性差、活跃度不高的同时IPO盛行,其实大多数机构投的是投机的钱,这一点与主板和VC市场都不一样。
比如主板市场有的资金是做定增的,有的资金是专门做二级市场的。而现在的新三板市场,从资金视角来看,目前涉及卖方的多,向企业进行IPO承销、财务性投资多,买方的资金少。
买方服务和资金方面的缺失,给新三板当前IPO生态的发展带来了一定困扰。
新三板存在PE化特征,未来Pre-IPO投资应更精细化
在IPO生态缺失的情况下,之前企业着急IPO,投资者也“大干快上”,目前来看投资失败的可能性很大,所以未来Pre-IPO投资需要更精细化的策略。
新三板存在“钟摆效应”,主板市值管理的原理并不能套用至新三板。在新三板,企业和市场之间存在一个钟摆,企业由于行业属性、经营状况获得一个天然的估值,通过释放部分股权融到资金。
由于是封闭市场,动能转化为势能,会使企业估值摆到又一位置,当势能释放完毕后,估值会摆到另一位置。这与封闭的VC投资一致,你会发现在封闭市场进行VC投资,A轮、B轮企业拿到钱之后估值不会自己摆过去,而是通过烧钱买团队、提升运营,形成了动能转化为势能,然后在封闭状态下完成它的循环。
也就是说,单纯靠题材、“讲故事”撑不起也不能维护新三板企业的市值,企业拿到资金后必须实干、发展业务,才能让自己的市值摆到更高的位置。
这说明新三板其实存在PE化特征,投资也有A轮、B轮、C轮之分,未来的Pre-IPO投资就应该提前至C轮。
这样一来,一是拿票价格较低,二是企业来得及进行战略规划、资本整理。当然,质地优良、价格合理的企业还是需要一家一家挑,现在价格普遍虚高,所以我们要多等一年。
在这一年时间里,我们可以帮助企业做一些资本战略方面的整理。如果明年6月份申报IPO,只能完成一轮融资;如果明年9月份申报IPO,可能会有一轮半或两轮融资。企业如果准备冲刺IPO,那接下来的融资就应做长远打算,为未来3到5年的发展提供资源储备,引入战略股东。
我们接触的一家做视频解决方案的公司,现在计划切入电影院,公司也有IPO的打算,那我们给它的建议就是下一轮融资就应引入院线方面的战略股东,单纯的财务投资并不适合。
因为新三板企业的发展本质还要靠融资来推动,这是公开市场的特点。
【本文为合作媒体授权投资界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投资界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及原出处获得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