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18391752892

一句话点评“储君”刘军回归联想:联想不缺董明珠,只缺朱江洪顺水鱼财经

核心摘要:刘军是一个老联想人,曾被誉为联想的二号人物,杨元庆的接班人。但在2015年9月,由于负责的手机板块业绩不佳,刘军从联想离职,后来转型做起了酒类“互联网+”创业公司。 <BR /> 今天,董事长兼CEO杨元庆在微博上宣布,原业务集团总裁回归联想,将担任集团执行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领导中国平台及中国区PCSD(个人电脑与智能设备集团)业务。 <img src="http://pic2.pedaily.cn/17/201705/20175171315473323.jpg"
外汇期货股票比特币交易刘军是一个老联想人,曾被誉为联想的二号人物,杨元庆的接班人。但在2015年9月,由于负责的手机板块业绩不佳,刘军从联想离职,后来转型做起了酒类“互联网+”创业公司。
今天," 联想集团董事长兼CEO杨元庆在微博上宣布,原" 联想移动业务集团总裁" 刘军回归联想,将担任集团执行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领导中国平台及中国区PCSD(个人电脑与智能设备集团)业务。 刘军是一个老联想人,曾被誉为联想的二号人物,杨元庆的接班人。但在2015年9月,由于负责的手机板块业绩不佳,刘军从联想离职,后来转型做起了酒类“互联网+”创业公司。 当年,刘军的离职非常突然,用联想内部人士的话来说:“5月27刘军刚给内部开销售大会,5月28在联想techworld上跟" 范冰冰互动,昨天下属还在准备汇报PPT。结果6月1就离职了。” 俗话说,好马不吃回头草,杨元庆当年如此决断炒掉刘军,现在却又把刘军请了回来,估计也是被联想的业绩弄得焦头烂额,有点死马当活马医了吧? 2017年2月,联想发布的2017年第一季度报告显示,其PC业务的净利润为0.98亿美元,同比下滑67%。 IDC数据显示:2017年一季度,惠普PC出货量1314万台,联想出货量1232万台;惠普全球市场份额为21.8%,联想为20.4%;惠普PC市场份额在15个季度后重新超过联想,排名第一。 那么,刘军的回归,到底能不能拯救低迷的联想PC业务? 唐一的观点是: 联想不缺资金、不缺品牌、不缺渠道,甚至也不缺技术,缺的是能把所有技术捏合在一起,创造出独特技术点的技术工程师。 通俗地说就是,联想不缺" 董明珠,只缺" 朱江洪。 以前,刘军就是个" 董明珠,现在重回联想,他能否变身朱" 江洪?这就要看他的造化了。 想知道怎么输 先要知道以前是怎么赢 最近一段时间,联想的日子很不好过,无论是PC业务还是手机业务都是如此。 PC业务: 2017年2月,联想发布的2017年第一季度报告显示,其PC业务的净利润为0.98亿美元,同比下滑67%。 2017年一季度,惠普PC出货量1314万台,联想出货量1232万台;惠普全球市场份额为21.8%,联想为20.4%;惠普PC市场份额超过联想,排名第一。 要知道,自2013年第三季度开始,联想已经连续15个季度一直保持着全球PC第一。这次被惠普反超,联想算是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毕竟PC业务是联想的核心业务。 手机业务: 2016年11月,联想宣布,旗下的三个手机品牌Lenovo、ZUK以及MOTO将进行战略性重组,届时将只保留MOTO单品牌,Lenovo、ZUK这两个品牌将从此退出历史舞台。 令人唏嘘的是,ZUK这个自有品牌自成立至今尚不足两年,如此匆忙作古,也算是联想的重大挫折。 那么,联想为什么会“输”得如此惨? 想知道为什么输,必须先知道之前为什么赢!要知道,联想曾经也有一段风光无限的日子—— PC业务: 2012年," 联想集团斥巨资收购IBM集团的全球PC业务,一跃成为仅此于惠普、戴尔的世界第三大PC巨头。 2013年第三季度,联想首次成为全球PC第一,一直到2016年第四季度,联想已经连续15个季度保持全球PC第一。 手机业务: 2013年,联想手机正处于辉煌时期,是国产智能手机的四强,和中兴、华为、酷派并称“中华酷联”,而且在国内市场份额高达15%,仅次于三星。 2014年,联想在全球市场更是卖出了7600万部智能手机,中国市场占到了59%,如果加上并购过来的Moto移动,稳居全球前三名,仅次于苹果和三星。 毫无疑问,联想的成功,包括PC业务和手机业务的成功,都是天时地利人和的结合体—— 当年,当个人PC业务刚刚兴起,联想就果断跟进,从代理IBM微机到自主生产,很快就打响名堂,并成为个人PC领域的王者。 前些年智能手机刚刚兴起,联想又跟进了,并且很快做到了巨大的出货量,一年甚至可以卖出7600万台,在全球仅次于苹果和三星。 又比如,近几年创投领域特别火,联想早就开始布局,打造了" 联想创投、" 联想之星等机构,在中国创投领域可谓是举足轻重。 在这里,“人和”的概念非常丰富: 一是联想身处中国,这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为联想的发展壮大提供了足够的消费者基础。 二是联想利用外部力量,达成自己目标的能力实在太高了——通俗来说,就是“营销”。 能够在没有核心技术的情况下,立足于世界PC市场,甚至还能收购IBM的全球PC业务,牛;能够斩获那么多的运营商资源,让一个国产品牌家喻户晓,创始人还被称为“教父”,真牛。 可以说,联想在“人和”方面做得真是让人五体投地。 对于一个科技公司来说,“地利”就是它的技术能力,这是最重要、也是最难的一个环节。 在一个行业的早期,其实对于技术能力的要求还是相对较低的。没有太多技术实力的公司,只要看准时机快速进入,就能抢占先机。 对于联想而言,其科技能力一直是弱项,但是由于“天时”占优,率先进入了PC和智能手机领域,所以在早期也取得了成功。 一句话总结: 联想就是“渠道为先、规模为王”,靠供应链管理经验压缩产品成本,走贸易发展之路。 天时地利人和都没有了 能不输吗?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随着时间的发展,成就联想的“天时地利人和”都不存在了。 在渠道导向的时代,渠道决定了曝光率,决定了消费者的购买信息。因此掌握了渠道优势的联想,自然拥有最大的曝光率和消费者认知度。 但在互联网时代,曾经的时间、空间限制都被打破。只要你的产品具有一定的独特性,就必然会引起消费者围观,而且这种围观的成本与代价非常低。 可以说,现在,各个厂商在“天时”上没有区别,“人和”也不相伯仲,就看谁的“地利”更加厉害了,而这恰恰是联想最大的短板。 一位前联想员工这样说:        “一般是市场上什么火,我们做什么产品规划,然后给研发要支持,整个环节里,研发基本是最底下的一环。企业的激励机制跟研发也没什么关系。” 联想手机庞大的出货量,看似能为企业带来高额利润,其实只是三大运营商为了迅速发展3G用户,通过补贴方式定制了大量低价智能手机。 基本上运营商补贴什么,联想就生产什么,每年甚至研发几十款甚至上百款产品,而且完全没有议价权可言。 结果2014年三大运营商一减少终端补贴,联想的日子就不好过了,2015年的市场份额一路跌到了第五位。 再简单列个数据: 根据联想2006-2015财年财报,联想历年的研发支出中,仅2015财年的研发支出占销售收入达到2.6%,其余年份均低于1.9%。 与此对比的是,华为的研发支出占比从来没低于8%,而且每年递增,2016年研发支出占比甚至高达14.6% 。 过去10年,联想累计投入研发成本44.05亿美元,约合330亿元人民币,还不够华为2016年一年投入的研发费用764亿元的一半。 而过去10年,华为累计研发投入超过了3130亿元。 买买买,有用吗? 当然,联想也不是不知道自己的劣势,但是他们的解决办法非常简单:买! 于是,就有了23亿美元收购IBM全球PC业务,29亿美元收购" 摩托罗拉手机业务。 但这有用吗?一点用都没有。 买回来的技术已经落后 购买来的技术毕竟是一次性的,没有自主技术研发能力,耗尽了知识产权储备之后,企业就会无所作为。 更重要的是,科技一直在发展,买来的专利所保护的技术已经落后。摩托罗拉,之所以愿意被联想收购,根本原因就在于它已经在技术上失去优势。 结果,联想花了巨资购买了已落伍的技术,不仅没在技术上取得先机,反而消耗了本该用在自主创新的巨额资金。 即便有技术,也没人会用啊! 当然,联想还是拥有大量有价值的专利技术的,关键是,联想根本没有一位工程师,一位能够真正将这些专利使用好,并且能够创新出独特技术点的工程师。 在联想高层,大部分是60后、70后,他们对于渠道导向模式下企业管理与营销可谓经验丰富,但是今天的消费主力已经是80后、90后甚至00后。 俗话说,三年一代沟,既然决策主力和消费主力存在着难以逾越的鸿沟,那还怎么以用户为中心? 联想掌门人杨元庆,1964年出生 与其对比的是,竞争对手纷纷推出具有鲜明技术特点的产品: 苹果:自然不用说,把使用体验做到了极致,稳占高端市场; vivo:专注于音乐手机,把音响效果做到了极致,吸引了一群喜欢音乐的用户群体; 华为:起初和联想一样靠运营商定制机生存,后来痛定思痛,收缩产品线,聚焦单品,最后推出华为Mate9、华为 P9、荣耀8等拳头产品。 而联想,能让人记住的产品,又有哪些? 所以说,联想根本不缺“卖产品”的董明珠,而是缺一个能把“做产品”的朱江洪:整合手中的专利技术,将其捏合成型,能够搞出符合消费者“痛点”的产品。 那么,现在重回联想的刘军,是这样的人吗? 三问杨元庆:刘军是联想需要的人吗? 1、作为老员工,刘军是否会有路径依赖? 看下刘军的履历,他1993年清华大学毕业后就加入联想,担任过电脑研发、台式机、消费IT、企划系统等等部门、业务高管,后来一路升到联想二号人物。 可以说,刘军是一个老联想人,对于联想内部的运作和机制有着深刻理解,这是他最大的优势。 问题是,老员工会不会有路径依赖?要知道现在联想的问题就是原有路径已经不符合时代的要求,需要不一样的声音,去走不一样的道路。 如果还是按照原先联想的路子走,而不是换一个活法,那么谁上来都是一个样。 2、做手机都不行,现在再做PC,可以吗? 当年刘军离开联想,知乎上有一个高票答案是这样说的: 刘军还回复杨元庆,“四年岁月如流,感谢一起奋斗过的小伙伴,共同将联想智能手机" 和平板电脑做到世界第三”,分明是说:老子过去4年已经干到仅次于苹果三星,老子就是不服!! 哎,一个500强核心业务的高管从来都没意识到——建立在牺牲利润、没有伴随客户黏度和品牌美誉度、产品布局低端、运营商渠道依赖严重的市场占有率真真是没有什么卵用!可见刘军下课不冤,而且下得确实太晚了。 而且,当年也有联想员工抱怨,刘军在手机业务受挫后,只是一味地责怪下属不得力,却没有反思自己的方针。 现在,刘军重归联想,负责PC业务,令人不禁想起当年的那些流言。 3、中高层会支持吗? 刘军有能力、有想法,能够把联想PC带出泥潭,但是他" 只有一个人,要想成功,还需要底下的中高层管理者辅助。 然而,经过了岁月洗礼的元老管理者,他们拼搏多年,更希望的是求稳而不是“折腾”。对于任何职业经理人而言,好不容易奋斗20年来到今天的位置,如果大张旗鼓搞创新,失败了岂不是影响自己的饭碗? 可以说,这群人更关心的是政治走向和不犯错误,要变革,就要改变整个团队的构造和理念,但这又谈何容易。 不少读者爱看足球,唐一就拿足球做比喻,就像当年瓜迪奥拉离开巴塞罗那,巴萨选择了他的助手比拉诺瓦当主帅,继续传统的传控打法。 但随着顶尖中场哈维、伊涅斯塔的老去,巴萨再也没有打传控的资本,但是俱乐部却死守传控的传统,还把想要变革的主帅恩里克赶下台,但巴萨的统治力已经不复当年。 时代不同了,继续过去的老一套,无疑就是死路一条。 作为民族品牌,作为国人的骄傲,我们肯定希望看到,联想能够破茧成蝶,王者归来,但是愿望是好的,唯有时间能够证明一切。 未来联想会何去何从,让我们拭目以待。
【本文为合作媒体授权投资界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投资界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及原出处获得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
下一篇:

天风证券:淘金5G新基建 智慧路灯有望撬开千亿新市场顺水鱼财经

上一篇:

套现11亿,收益率超80%,美的集团创始人何享健为什么要减持?顺水鱼财经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