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
今年是“" 十二五”时期承前启后的重要一年,这一年的“" 两会”也注定将是备受关注的一次盛会。
如何坚持稳中求进,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继续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如何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着力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如何着力深化改革开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如何借助商业" 保险这一市场机制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保持社会和谐稳定……这些保险界“两会”代表、委员们意见交锋的热点,亦关乎广大老百姓尤其是保险消费者的切身利益。
“两会”前后,本报记者兵分多路,对保险界的代表委员进行了采访。从服务三农到扶植小微企业,从健康医疗保险到老年护理保险,从食品安全责任保险到巨灾风险分散,从助力保障房建设到资金运用渠道拓宽,保险界代表、委员的提案建议不仅表达了行业发展的热切期望,而且在研判宏观经济金融形势、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维护金融稳定方面也体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大局意识。本期《保险周刊》就这些热点话题特别策划了一组报道,敬请关注。
部分保险界委员提案要点
" 吴焰委员提案:
1、加强“湛江模式”创新实践的理论概括 为医疗保障体系建设的顶层设计提供决策依据
2、以保险机制强化对农村金融服务和小微企业融资两个薄弱领域的金融支持
3、加快推进个人税收递延型" 养老保险试点
4、推行强制责任保险构建公众权益保障和矛盾调处新模式
5、完善城镇化进程中被征地农民保障体系促进社会和谐
" 杨超委员提案:
1、建立老年护理保险、积极应对老龄化挑战
2、实质性拓宽" 保险资金运用渠道、进一步促进保险资金服务实体经济
3、用强制性食品安全责任保险推动食品安全
4、支持保险资金参与保障房建设
刘京生委员提案:
1、建立农业大灾风险转移分散机制
2、积极发展商业健康保险
" 戴皓委员提案:
加快推进" 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试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