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编者按:' 3·15将至,银行理财产品在销售过程中遭强制搭售现象却似乎愈演愈烈,当下,银行理财产品已成为投资者投诉的重灾区。由于理财产品受到投资者的热捧,在强制搭售现象中难免沦为诱饵。根据银率网的统计数据,在强制搭售现象中排在首位的问题为购买理财产品搭售存款,其次是搭售保险,排名第三位的是搭售另一款银行理财产品。
数据来源:银率网强制搭售“诱饵”第一名:搭售存款
银率网数据显示,购买理财产品强制存款排名前三的银行分别为' howImage('stock','1_601398',this,event,'1770') 工商银行(' 601398,' 股吧)、' howImage('stock','1_601818',this,event,'1770') 光大银行(' 601818,' 股吧)、深圳发展银行,占比分别为25.35%、24.89%和22.22%。
事实上,随着货币政策收紧,各家银行特别是大型银行存款流失严重,负债压力加大,存款挂钩理财产品也成为吸存的重要手段。
有业内人士指出,这一现象发生的主要原因为部分银行为了完成存贷比考核指标。通过发行较高预期收益率的理财产品吸引投资者,让投资者在购买此产品之前先将资金存入银行,在购买这款高预期收益产品之前的这段时间覆盖时点考核时间,资金充当了存款。
强制搭售“诱饵”第二名:搭售保险
一些保险公司为了招揽顾客,与银行联合,把保险理财产品通过银行搭车销售、捆绑销售。不少消费者被银行窗口的保险广告误导,或被储蓄员及保险业务员诱导,误把保险当储蓄。而保险理财合同复杂的格式条款,让普通消费者根本无法明晰自己的权利与义务。很多银保产品的纠纷也正是缘于此。
据统计,在顾客购买理财产品时搭售保险现象中,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排名第一,占比高达16.7%,' howImage('stock','1_601166',this,event,'1770') 兴业银行(' 601166,' 股吧)等亦榜上有名。而银保产品在销售中,高达55%的客户属于非本意购买。
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有两点:第一,代销保险可以为银行以及业务人员带来不菲的利润分成,市场上的提成比例为0.8%-1.5%左右。第二,保险不容易被投资者接受,强制搭售利于保险的销售。
强制搭售“诱饵”第三名:另一款理财产品
购买银行理财产品搭售其它银行理财产品现象排名前三的银行分别为光大银行、深圳发展银行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占比分别为16.7%、16.7%和15.5%。
专家表示,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是通过一款热销理财产品来搭售一款较难销售的产品,从而提高较难销售产品的销量。通常,银行搭售的理财产品为客户鲜有申购的基金;或是要求客户购买银行理财产品必须办' 信用卡,借此提高客户和银行之间的粘性。
根据银率网数据,' howImage('stock','1_600036',this,event,'1770') 招商银行(' 600036,' 股吧)和工商银行在搭售客户基金现象中排名前两位;邮储银行、工商银行、' howImage('stock','1_601328',this,event,'1770') 交通银行(' 601328,' 股吧)、' howImage('stock','1_601939',this,event,'1770') 建设银行(' 601939,' 股吧)则多次将办理信用卡设为购买理财产品的“门槛”,其中,邮储银行该现象占比高达5.0%,远超其他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