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 理财产品一直卖得挺好,今年也是。”近日,某省会城市的股份制' 银行客户经理小张对《投资者报》记者说,“供不应求,理财产品一发行就卖完,一些投资者都不问投资方向直接购买。”
据了解,在今年一季度的银行理财产品发行市场中“钱多了,产品少了”现象明显。3月份,在市场狂跌、个股哀鸿遍野之中,投资者的信心不断被打击。“股票 跌得很惨,不' 炒股的投资者都来买理财产品了。”小张告诉记者。
年初以来,投资理财产品的客户资金量有明显增多,银行理财产品发行显得少了许多,“2月20日,' target='_blank' >央行下调存款准备金率,银行资金趋紧状况有所改善,也可能是产品发行不多的原因之一。”
据Wind统计数据,《投资者报》数据研究部发现,一季度银行理财产品发行趋缓,超短期产品急剧缩减,预期收益率全线下降。
一季度发行趋缓
《投资者报》数据研究部分析,一季度的发行状况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发行数量平平。以销售起始日期计算,自2012年1月1日至2012年3月31日止,各银行共发行了6312款银行理财产品,1月发行较少,共计1780款,2月和3月的有所增加,总体仍较为平淡,分别是2275款和2257款。
从发行银行来看,' 中国银行、' 建设银行、' 工商银行、' howImage('stock','1_600036',this,event,'1770') 招商银行(' 600036,' 股吧)、' howImage('stock','1_600000',this,event,'1770') 浦发银行(' 600000,' 股吧)的发行居前,发行数都在300款以上,前三名超过500款。
第二,预期收益率下降。从平均预期最高收益率来看,前三月的收益状况普遍不高,有明显下滑的趋势。1月份平均收益率最高,为5.07%, 2月份和3月份分别为4.92%和4.84%。
由于正值降息通道,理财产品的收益才出现下行的趋势。“3月底是月末加季末的特殊节点,揽储欲望却不及6月、12月来得疯狂,市场对于下调存准率的抱有希望,货币市场流动性从紧的改善也是事实,收益明显不及去年。”北京某专业理财人士分析。
在单品预计最高收益披露8%(含)以上的46款产品中,除极个别零星出现的中资银行,其他均来自' 外资银行。
第三,' 信托业务模式占比不小。银行理财的投资渠道众多,但在6312款产品中,含信托业务的产品就占了约38%,银信合作的热情依旧不减。
第四,不保本产品一半略多。在保本比例中,除了约4%的产品未披露是否保本外,56.57%的产品不承诺保本,39.16%的产品承诺保本100%及以上。
第五,欧元类外币发行不济。从月度数据来看,在人民币产品占主导的前提下,美元、澳元、港币紧随其后,甚至在3月,港币发行略超澳元,排行第三,而与之相反,今年的欧元类产品在均在港币之后,只高于日元、新西兰元和英镑。
银率网分析师分析,欧元区疲弱的经济数据和市场对未来欧元区黯淡的经济前景预期,将拖累欧元的走势,而商业银行在欧元产品的发行上也保持了谨慎的态度。
债券投资依旧火热
《投资者报》数据研究部统计,除20%未披露投资流向的产品外,投资品种含债券配置高达76.72%。债券投资的配置无疑撑起了银行理财产品的一片天。
“中国的股票 市场发展很快,债券却未怎么发展,近几年,中国经济转型,对于国内的债券市场是一个发展的良机。”北京凯世富乐投资有限公司投资总监乔嘉在接受《投资者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乔嘉解释道,中国经济的转型涉及到众多公司的经营,从投资角度来看,债权相对于股权,在偿还顺序中优先,更容易帮助投资者在目前的形势下捕捉到经济的一个基本增长,“转型有痛苦,债券(债权)角度去承担痛苦相对股票 (股权)也更合理,而市场更倾向于债券的发展。”
乔嘉表示,债券属于固定收益类产品,选择债券需要考虑评级、发行人素质和承销人的能力,从国内的债券市场来看,3A级债券的年化收益率一般在4%多,2A级的约5%~6%,A或2A-的则在6%~7%。
中长期产品受宠
在一季度的产品中,超短期的产品几乎销声匿迹。统计显示,期限短于半个月的产品仅占总数的3.18%,年化最高收益率大部分低于4%的水平,表现不显眼。
对于产品期限的时间拉长,业内人士认为,在资金面宽松以及未来对降准预期升温的背景下,市场利率有下降的趋势,不排除在CPI继续走低的同时,银行理财的收益率水平可能更低,从而带来理财市场的新变化。
银率网分析师认为,随着调降存准预期增强,中期产品依然会是市场的热点。“配置中长期产品,锁定眼下相对高的收益,或许是不错的投资选择。”小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