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3/1 13:10:00 标签: 银行
摘要与此同时,笔者认为,扰乱市场的人毕竟是少数,大部分炒房客的想法可能更像上面回帖的那个人:作为家庭的顶梁柱,只想在高房价中分一杯羹来应对生活中的种种负担,毕竟,不断增加的货币正在造成财富缩水。
在中国房地产行业高速发展的同时,一群以房赚钱的特殊群体出现了,他们被形象地称之为炒房客。
或许是因为在楼市火爆的那些年,炒房客们上演的财富神话过于炫目,于是,他们成了坐享其成的典型代表,继而又成为了楼市里最不受待见的人。
就在昨天,人民日报还发文警告炒房客要好自为之,郭嘉是不会因为他们的利益受损,就出手“救市”的。
文中称,对二手房价格下跌最敏感、最“痛心”的群体很可能是在去年高位时买进、今后几年就打算“倒手转卖”的业主。既然这些人主要是投资投机,那就和其他市场交易一样,请理性对待价格的正常波动。
炒房客的冬天来了
显然,市场的投资规律就是涨涨跌跌,楼市也不例外。
随着楼市调控的从严,一篇名为《深圳炒房客:2年100万变5000万 现在担心断供》的文章在微信朋友圈中热转。
新闻的主人公李先生两年前还是一个普通白领,2014年辞职回深圳专职炒房,以100多万做首付在福田买了第一套房子进行投资,到现在差不多有5000万的盘,李先生的个人资产翻了十几倍。
然而,2016年随着深圳出台了史上最严限购政策,市场成交量大幅下滑。为了保证资金链的安全,李先生只有接连低价卖出持有的房产。
因为李先生是在深圳房地产位于高位时进场,所以被套牢在房价的顶部,低价卖出房产可能会导致亏本,如今的李先生真的是进退两难、骑虎难下。
很多人看到这条新闻的第一反应并不是同情,而是活该,谁让他炒房来着,这是自食其果啊!
其实李先生的困境并不是独例,随着楼市的降温,更多的炒房客正在遭遇资金链不畅的问题。
炒房客大多通过银行消费贷款和信用贷款,或者将第一套房从银行做抵押贷款,作为第二、第三套房的首付款,尤其是2016年上半年才入场的投资客已被套牢在房价的顶部,算上税费如今卖出去很容易亏本。
一个炒房客的心声,他们错哪了?
不过,即使炒房客已步履维艰,但这似乎仍不足以“宣泄”完普通百姓对他们的不满。
就在今天,小媒君在网上翻到这样的"质问帖":
而帖子里的一则留言更是让人唏嘘!
有人说炒房和炒股其实是一样的,同样是凭智慧和资金赚钱,
但他们忘了,沪深两市能够选择的股票 太多了,即使某只心仪的股票 被炒成天价,大家还是可以寻找到其他优质标的完成投资,再说它也不会对自己的生活产生很大的影响。
房子就不同了,所谓安居才能乐业,在中国,房子是被赋予了很多附加意义的保障性民生用品,而其价格随便涨两成,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意味着十年就白干了。
因此,为了私利而忽悠别人买房,并以此拉高房价的投资客们比操纵股票 的庄家更可恶。
但问题是,我们买不起房子、或者我们住不了房子,完全是他们的责任吗?
房价上的事情,终究是个供需难题,有限而稀缺的资源自然就容易衍生出炒家产业链。
想要控制炒房客,就要让房价降下来,这又要属增加土地供应最行之有效,如果说房子是面包,那么土地就是面粉,面粉贵了,自然很难生产出便宜的面包。
我们来看看北京,2017年,北京商品住宅计划供地260公顷,比2016年减少了近7成。
再来看看上海,近几年土地供应也都在逐年递减中,2016年的供应量虽略有回升,但我们也看到过相关报道,称“2020年后,上海建设用地将实现负增长”。
土地供应是政府调控房价的宏观手段之一,而土地供应量的缩减也会显著影响市场预期,但北京和上海这两个炒房圣地,土地供应非但没有增加,反而在逐年减少中。
显然,把房价飙升都怪罪到炒房客身上并不理智,他们更多的只是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与此同时,小媒君觉得,扰乱市场的人毕竟是少数,大部分炒房客的想法可能更像上面回帖的那个人:作为家庭的顶梁柱,只想在高房价中分一杯羹来应对生活中的种种负担,毕竟,不断增加的货币正在造成财富缩水。
大家懂的,这些年来,房价涨得快,政府的印钞速度更快。
根据最新的数据,2017年1月,中国广义货币M2同比增速为11.3%,而2016年GDP增速录得6.7%,所以,人民币购买力每年缩水约4.6个百分点。
这就意味着,你的投资至少要带给你4.6%的年回报,才能让你免收财富缩水之苦。
去买理财产品吗?钱一交出去,再见就是产品到期的那天,最要命的是最后的结果可能是,本回来了,却一毛钱没挣到。
近日,上海消保委联合上海师范大学商学院课题组做了一项调查,结果显示:17家商业银行去年上半年到期的一些理财产品,最高预期收益率与实际收益率差距巨大。
比如,华侨银行的一款股票 挂钩理财产品,预期最高收益率18%,预期最低收益率0,实际收益率为0。
这样,还不如投资房子来的实在,一方面,增值的确快,足以对抗通胀,另一方面,房产证在手,就很有安全感,毕竟你可以随时去中介了解到自己房子价格的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