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雷军感到很自豪,华为用了近10年时间才拿出海思芯片,而小米只用了两年。他也不忘感谢政府支持,“当时决定做芯片之后,得到了政府的支持,得到了200万元的先导
基金,虽然对造芯来讲钱不算多,但确实是送温暖”。
经历了“九死一生”之后," 雷军终于带领着小米挤入芯片行业。
2月28日,小米正式发布自主研发芯片澎湃S1,成为继苹果、三星、华为之后,第四家拥有自家芯片的手机厂商。雷军在发布会上坦言,手机芯片几乎是这个星球上集成度最高的元器件,也十分“烧钱”,“小米芯片做到现在,粗算已经花了10亿元人民币以上”。

10年10亿
美元来造芯
手机芯片是硬件上的皇冠,目前
全球只有苹果、三星、华为三家手机出货量最大的厂商能够持续进行研发。当初小米宣布要自主研发芯片,很多业内人士形容为“九死一生”,因为做一款手机芯片前期投入巨大,搞不好会把公司主业“拖死”。
2014年10月,松果电子成立,小米自研芯片正式起步。从立项到量产,共花了28个月时间,雷军透露,当时原本打算做十年,预算是10亿
美元的投入。
但后来,进展快得出乎雷军的意料。他至今感到很自豪,华为用了近10年时间才拿出海思芯片,而小米只用了两年。他把成功归咎于“后发优势”——“华为做芯片是十几年前的事,那个时间点做芯片需要的周期注定很长。但现在基础技术更成熟了,我们做起来就很快”。“比如中国当初普及电话普及率不好,美国电话普及率高,而在智能手机时代美国的普及速度反而不如中国。”
雷军表示,造芯的意义不止于芯片本身。“这跟手机行业的下半场有关,进入淘汰赛阶段,都要关注核心科技,我们还会在手机屏幕、相机等技术上持续投入,芯片之外是小米整个手机一体化设计研发的雄心。”
不过,小米自主研发芯片,并不意味着以后就不在用高通和联发科的芯片了。雷军说,小米目前只做了一款芯片,以小米的全产业系来看,未来仍是以引进外部技术和自我研发相结合的方式。
小米造芯成功,雷军也不忘感谢政府支持,“当时决定做芯片之后,得到了政府的支持,得到了200万元的先导
基金,虽然对造芯来讲钱不算多,但确实是送温暖”。
并购潮:四年
交易额数百亿
美元
最近几年,中国芯片产业正呈现一片前所未有的热闹景象。
2014年6月,国务院印发《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推进纲要》,提出成立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
基金。仅过了两个月时间," 国开
金融、中国烟草、华芯投资等8家企业就共同投资组建起这一国家级
基金。
此后不到一年时间,大
基金就在25个项目中投资了400亿元,由此带动的地方政府
基金则吸引了上百个投资项目落地。
与此同时,社会
资本也开始进入芯片产业,而在各路
资本的推动下,中国芯片企业掀起了
全球扩张浪潮。
在众多买家中," 紫光集团的动作无疑最为“凶狠”。
早在2013年,紫光就以18亿
美元收购在美
上市的展讯,随后以9.1亿
美元收购" 锐迪科。2014年,紫光把被收购的二者20%股份作价90亿元人民币售予英特尔。2015年5月,紫光又以25亿
美元收购华三51%的股份。随后不到半年,紫光以38亿
美元收购西部
数据15%股份,成为后者第一大股东。短短几年时间," 赵伟国与其掌舵的紫光系在
资本市场连翻掀起百亿级的大规模并购。
据不完全统计,自2013年以来,以建广
资本、武岳峰
资本、清芯华创、紫光集团为主的中国企业、
资本在海外投放了150亿
美元,完成了10次国际并购。
不过,这些看似体量庞大的投资,并没有撼动
全球产业格局。大
基金管理公司华芯投资的研究报告显示,目前中国芯片企业仍然处于小、散、弱的局面,500家设计企业收入仅约高通公司60%—70%,芯片制造行业全行业的研发投入不及英特尔一家公司的1/6。
这正是国产芯片所面临的尴尬处境。《中国制造2025》战略规划提出,2025年集成电路产业要实现自给率70%,而目前来看,这仍是一条漫漫长路。
【本文为投资界原创,网页转载须在文首注明来源投资界(微信公众号ID:PEdaily2012)及作者名字。微信转载须在文章评论区联系授权。如不遵守,投资界将向其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