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管窥另类理财
策划/本刊编辑部 执行/ 魏冬 王晓哲 王祥胜 李迅雷
一直以来,股票 、债券、黄金等均被公认为投资理财的可选品种。但是近几年,市场在发生变化,一些本是消费性质的资产被打包成了投资品种。其从传统的酒类、茶类逐步扩展到手表、钻石及艺术品,乃至“二氧化碳排放权”和“全球水资源指数”等非传统投资领域。
这些所谓的另类理财产品大行其道,受到市场热烈追捧。
另类理财受追捧,自然有其道理。一方面,资金的因素,需要寻找保值的替代产品。这些都成了“过剩的钱”疯狂追逐的目标。另一方面,另类投资作为资产组合的一部分,往往能对冲单一投资股市的风险,相当于给你的资产配置一个“安全垫”。业内人士认为,由于另类理财产品挂钩实物标的,与传统投资领域的相关性较弱,甚至呈现一定的“负相关”性,具有抗跌、抗通胀的特性,在经济环境复杂,投资者理财意识提升和通胀预期尚未消除的情况下,其市场潜力巨大。
尽管有诸多“优点”,但不可否认另类理财产品高收益下也隐藏着诸多的风险。特别是一些深度亏本的另类理财产品更是让人唏嘘。这都对投资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切实认识另类理财产品,并真正从中寻找到属于自己的“金饽饽”,不仅需要专业层面的知识,也需要合乎市场的投资技巧,以及强烈的风险控制能力。
最为重要的是,另类投资毕竟属于小众投资,是非主流的。专家说,投资者要获取另类投资的丰厚收益,必须控制投资规模,美国' 法律明确规定投资者在另类投资方面的投入不得超过年收入的若干比例,一般在10%~20%。对于中小投资者而言,决不能将大部分资产,甚至是生活费保命钱作另类投资。更有谨慎的专家说,对于另类理财的产品配置不要超过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