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各式各样的银行理财产品已经成了" 大众用来防通胀的主要手段,积攒了大半辈子的血汗钱,本想买个保本的理财产品,可最终还是在理财员的推荐下稀里糊涂地买了基金,一年的时间不但钱没赚着,反倒是赔了2.6万元。
“保本理财”赔了2.6万
“大半辈子就攒下这么点钱,可一下子就赔了近3万元。”昨日,市民于先生来到早报读者接待室反映说。据于先生介绍,2011年3月6日他到宁夏路一家银行咨询购买理财产品,在咨询过程中一位姓孙的理财员向其推荐了另一种理财方案。“说是这个利息要更高,也更保险一些,当时也没想那么多就买了。”于先生告诉记者,当天他将自己辛苦积攒的13万元钱交给了理财员,理财员拿到钱后将几张单据交到了他手中。回到家中于先生的妻子发现,单据显示于先生购买的并不是什么保本理财产品,而是一份基金,可让于先生夫妇没想到是,等了一年多,不但连本都没保住,还赔进去2.6万元。
银行如果误导应担责
记者随后联系到该银行一位姓刘的副行长,对于此事刘副行长表示,当事人购买的这份产品,并不仅是一份基金,确切地说应该是一份集合理财产品,以往收益率很高,只是意外地碰上了金融市场不景气,才会导致亏损。对于参与操作的理财员,银行目前已让其内部待岗并接受业务再学习。
对于此事,大成律师事务所王文涛律师认为,如果银行方面在向消费者推荐基金或理财产品时承诺过该产品的收益情况,但最终又达不到该要求,那么银行方面有涉嫌误导消费者的嫌疑,消费者可依法向" 银监会投诉或向法院提起诉讼;但如果银行给予的只是一个投资建议,那么造成的风险就要由消费者自己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