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18391752892

60万亿大产业爆发在即,你准备好了吗?顺水鱼财经

核心摘要:李彦宏说“移动互联网时代结束”,是指该领域再难出“独角兽”,即便保守点,“移”也不再是大未来;而周鸿祎认为,人工智能并没有算法突破,眼前的进步不过是沾了大数据和云计算的光。 <BR /><img alt="60万亿大产业爆发在即,你准备好了吗?" src="http://pic2.pedaily.cn/201701/20170113093470317031.jpg" /> 谷歌公司董事长埃里克·施密特预言:互联网即将消失,一个高度个性化
外汇期货股票比特币交易李彦宏说“移动互联网时代结束”,是指该领域再难出“独角兽”,即便保守点,“移”也不再是大未来;而周鸿祎认为,人工智能并没有算法突破,眼前的进步不过是沾了大数据和云计算的光。
60万亿大产业爆发在即,你准备好了吗? 谷歌公司董事长埃里克·施密特预言:互联网即将消失,一个高度个性化、互动化的有趣世界即将诞生。 下一个足以颠覆微信、超越阿里的超级风口在哪里?当下看,唯有物联网。 “物联网”这词从1999年提起到现在,专业“忽悠”18年,孩子上大学了,都没见着大规模商业化的影子。人们早不拿它当“风口”了。 但在2016年,物联网领域发生两件惊天动地的大事。 一是在2016年6月,3GPP组织(移动通信标准化团体)将NB-IoT标准协议(即“窄带蜂窝物联网”,你可以记为“NB的物联网协议”)确定为物联网通信的全球统一标准。 关于NB-IoT的重要特性,以下仅供技术小白吹牛专用:它用于移动性不强、传输数据量小、延时不敏感的应用场景,比如智能抄水表;它比GSM网覆盖范围高10倍,地下管道也能信号全覆盖;一个基站接入设备量高达10万;电池不充电能让通信模块死扛10年;成本仅需5美元。最重要的是,华为正是这一标准的发起者。 二是在2016年11月,“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和万分残酷的竞争”,3GPP组织将华为的极化码方案确定为5G短码的最终方案。这成为中国在通信领域拥有重大话语权的标志性事件。 5G技术被认为是物联网的标配,能提供低成本、低能耗、低延迟、高速度、高可靠性的通信,以支持物联网长时间、大规模的连接应用。 比如智能汽车,时速跑上200公里,5G还要保证车与车、车与路的信号延时仅1毫秒。这好比站在两辆飞奔的跑车上打乒乓球,一眨眼(0.6秒),双方要打300个回合还不丢球。这让5G的物联网应用无比广阔,唯一的限制就是人们的想象。 标准尘埃落定,所有厂商都决定放手大干一场。2017年,很可能成为物联网大规模商用的肇始元年。 造“物”空间 物联网的市场空间有多大? 华商韬略综合资料显示:美国市场研究公司Gartner预测,到2020年,全球物联网设备将达260亿台,市场规模将达1.9万亿美元;麦肯锡的预测更惊人,到2025年,市场规模将达11.1万亿美元(相当于60万亿人民币)。 显然,这正是互联网大们佬热议的“下半场”。 有人认为不一定,五大科技趋势“大智云物移”(即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都风起云涌,阿法狗屠灭人类围棋手风头正劲,凭什么说物联网是“下半场”? 那是因为很多人没把“大智云物移”的关系捋顺。 李彦宏说“移动互联网时代结束”,是指该领域再难出“独角兽”,即便保守点,“移”也不再是大未来;而周鸿祎认为,人工智能并没有算法突破,眼前的进步不过是沾了大数据和云计算的光。传统产业不可能再造淘宝、支付宝来构建大数据,因此根本希望正是在物联网。物联网能产出行业专属的大数据,再配以云计算和开源的人工智能算法,传统产业由此才能插上智能科技的新翅膀。 显然,我们正处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与物联网时代悄然转换的节点。 未来5年,肉眼可见的所有事物都可能被物联网化,家用电器、智能汽车、机械设备乃至森林、沼泽和大海……仅中国,就将有500亿量级的智能设备连接起来,产生的数据量将大大超越互联网时代,令当前的大数据和云计算相形见绌。这些超海量数据将成为商业价值的无尽源泉,人工智能通过对物联网的数据挖掘,也将使现有的生活、生产方式被彻底改变。 所以,先别被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热词忽悠,把转型变成了转行。系好安全带,让我们冲进物联网时代先睹为快。 1">2">3" >下一页" >阅读全文 【本文为合作媒体授权投资界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投资界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及原出处获得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
下一篇:

天风证券:淘金5G新基建 智慧路灯有望撬开千亿新市场顺水鱼财经

上一篇:

欲哭无泪!我刚把公司迁到贫困县,这个县竟然脱贫了顺水鱼财经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