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十四年,康师傅贯穿了不止一代人的成长记忆,但近几年的表现却并不尽如人意。2016年9月初,康师傅被移出恒生指数成份股,其在2011年12月入选,当年正是康师傅的鼎盛时期。其市值曾一度突破1400亿港元,而如今只有530亿港元左右。 据报道,顶新集团证实,台湾康师傅决议自2017年1月1日解散。顶新集团公共事务室副总表示,台湾康师傅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过去业务仅是进口生产设备,并出租给味全委托生产,2015年爆发油品事件后,台湾已不再生产销售康师傅方便面,因此,基本上已无任何实质营运业务。 “康师傅”品牌自打从中国大陆诞生,就经常成为受关注的热点。这个品牌的成长是一个传奇,这家公司的股权结构也一直让很多人迷惑,这家集团的起起落落更是多次成为两岸媒体和民众关注的焦点。 求发展:顶新进军大陆市场 大家通常所提到的“康师傅”,是指在香港上市的“康师傅控股有限公司”,“康师傅”的母公司是“顶新集团”。 年销售约5000亿人民币,90%市场在大陆,10%市场在台湾。作为发源台湾,成就于大陆的食品巨无霸,顶新集团一直比较神秘。 1958年,“鼎新油厂”在台湾彰化创立,从事油脂炼制工业。1974年,公司更名为“顶新制油实业有限公司”。1985年,公司再次更名为“顶新制油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当时公司主要生产工业用蓖麻油。 但是在上世纪80年代,顶新在台湾的发展始终不尽如人意。1988年,顶新公司受到大陆改革开放政策的感召,顶新的魏氏四兄弟(大哥魏应州、二哥魏应交、三哥魏应充和四弟魏应行)决定到大陆投资,从此四兄弟便踏上了一条筚路蓝缕的创业之路。 1989年,顶新在大陆成立了第一家合资企业“北京顶好制油有限公司”。有些人可能还记得,当时电视台上播放的“顶好清香油”广告,代言人是热播的苦情电视剧《星星知我心》中“妈妈”的扮演者吴静娴。 从1989年到1991年的3年,他们在北京、济南、秦皇岛、通辽等地开办了4家合资企业。先后尝试的“顶好清香油”、“康莱蛋酥卷”和蓖麻油等产品,由于当时国内整体消费水平偏低,而产品价格过高,销量不佳,一度使公司在大陆的经营投资陷入困境。 抓商机:“康师傅”方便面一炮打响 方便面——是顶新在大陆的成功之路。顶新于1992年在天津地区率先投资建立的方便面生产线,此后康师傅方便面迅速火遍神州大地。 魏应州初到大陆的时候,发现火车上没有碗装的方便面销售,于是嗅到了巨大的商机,决定投资建厂生产方便面,并创立了“康师傅”品牌。“康”代表着健康,而“师傅”则是当时中国北方地区非常亲切的一种称呼。 1991年9月,“天津顶益国际食品有限公司”在天津开发区成立。1992年8月,天津顶益公司正式量产,“康师傅方便面”正式上市,品种包括红烧牛肉面、担仔面、鲜虾面等。广告语是“康师傅方便面,好吃看得见”。 据说,当时魏应州每天早上都会在天津顶益工厂的办公室里泡一碗当天生产的“康师傅”方便面,然后细细品尝,如口感不满意会立即要求改进。就这样,康师傅方便面靠着独特的配方和口味、恰当的市场定位和新颖的电视广告,一炮打响。 期间,顶新还在中国大陆设立了多家企业,但最有名的产品还是“康师傅”方便面。其他企业基本上围绕方便面的生产进行配套。如,“天津顶盛塑料制品有限公司”生产塑料叉,“天津顶信纸业有限公司”生产纸箱,“天津育新塑料包装有限公司”生产PSP碗,“天津顶正印刷材料有限公司”生产食品用印刷包材、包膜。 1993年,顶新(开曼岛)控股有限公司成立。1994年,顶益(开曼岛)控股有限公司成立。 1994年,天津顶益已经扩建为制面一厂和二厂,其中制面一厂增至8条碗面线、8条挂面线,制面二厂正式投产,有12条袋面线、4条挂面线。 为了迅速扩大产能,从1994年开始,“康师傅”相继在广州、杭州、武汉、重庆、西安、沈阳等地设立生产基地,并在全国形成了一个区域化的产销格局。 1992年刚进入大陆方便面领域时,顶新投入的是800万美元;到1999年,方便面事业的固定资产已经达到了12亿美元。 随后,康师傅又开始进军食品和饮料事业。 1995年,天津顶园国际食品有限公司、广州顶园食品有限公司、杭州顶园食品有限公司相继成立,主要生产康师傅米饼,标志着顶新开始进入糕饼事业。同年,天津顶津食品有限公司、重庆顶津食品有限公司、杭州顶津食品有限公司相继成立,顶新开始进入饮品事业。 1996年2月15日,顶益(开曼岛)控股有限公司股票 在香港上市。 1997年,顶益开始将产品分为方便面、糕饼、饮品三个事业群。康师傅的饼干、茶饮料、饮用水等产品也相继推出。 夺味全:资金紧张陷困境 到了1998年,在大陆发展一帆风顺的顶新集团多少有些“自我膨胀”,开始把目光转回台湾,颇有点要“衣锦还乡”的味道。当时,台湾食品业最大的几家企业有“统一”和“味全”,顶新瞄上了有台湾乳制品第一品牌之称的“味全”公司。 “味全”比康师傅诞生更早。成立于1953年的“味全”是台湾地区乳制品第一品牌,主要生产中式调味品、罐头食品、乳品、饮料及冷藏食品。1998年,顶新集团对味全展开了全力收购,获得其15%的股权,康师傅获得经营管理权。魏应行、魏应充成为味全董事长和副董事长。 对于康师傅而言,味全属于关联产业群,又是老牌企业,在生产需求上,产能跟得上,品质又过得去。 1999年,康师傅增持味全股份,持股比高达19.96%。康师傅意图借道味全杀进乳品和果汁饮料市场。 然而当时台湾市场都不看好这项并购案,使得味全股票 大跌,顶新集团瞬间陷入了财务危机中。同时,受到1997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台湾经济不景气,导致顶新集团欲抛售不动产度过危机的想法无法实现。最后,顶新集团被迫寻求外界资金的支援。 顶新集团开始寻求统一集团的合作,希望能售股引进统一资金,然而双方一直无法在转让的价格及企业的经营权上获得共识。 转股权:日本企业入股康师傅 当时,日本三洋食品与身处困境的顶新集团联系,提出了合作的意愿,双方很快达成共识。三洋食品买下了顶新集团所持有的顶益控股有限公司一半股权。这样,双方对顶益控股的持股,同时达到33.14%。不过,三洋食品并没有要求获得经营权。 正是这次融资,使濒临绝境的魏家四兄弟保住了康师傅。 1999年,顶新国际集团与日本三洋食品株式会社(SANYO FOODS CO., LTD.)在日本东京达成协议,以顶新为主导,共同经营香港上市公司顶益(开曼岛)控股公司。2002年,“顶益开曼岛控股公司”(TINGYI (CAYMAN ISLANDS) HOLDING CORP. )的中文名称更名为“康师傅控股有限公司”。现在所提到的“康师傅”,是顶新集团将在中国大陆的业务单独在香港上市的“康师傅控股有限公司”,主要在中国从事生产和销售方便面、饮品及方便食品。


【本文为合作媒体授权投资界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投资界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及原出处获得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