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在新一届政府“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号角声中,A股市值发生了以“喜新厌旧”为特点的结构性巨变,A股市场开启了结构性牛市的新篇章。
趋势图 align=middle src="http://i8.hexunimg.cn/2014-01-15/161438595.jpg">
图1-1:近5年A股总市值变化趋势图
一、产业结构:新兴产业大败传统产业
2013年,A股市场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在市值涨跌上冷暖各异。在原有投资驱动型的增长模式难以为继的背景下,周期性行业景气普遍黯淡,反应在资本市场上就是上市公司市值逐级回落,屡创新低。行业" 数据显示:采掘业、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 保险(" 放心保)业和金属非金属行业位居行业市值跌幅榜前五位,其中58家采掘业上市公司的市值总量从3.41万亿跌至2.65万亿,较2012年大跌22.07%,建筑业、房地产业和金融保险业的市值跌幅也都在两位数;就市值缩水数量而言,采掘业是22个行业中的头号缩水大户,缩水规模达7521亿,金融保险业紧随其后,缩水5931亿。2013年采掘业的市值规模创下了最近七年来的新低,比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的2008年还小20.9%。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新兴行业市值异军突起。过去的一年里,在根据" 证监会标准划分的22个行业中,有16个行业的市值出现不同程度的增长,其中,以传播与文化产业、信息技术业和电子行业为代表的新兴产业更是大放异彩,市值一路高歌猛进,它们的市值规模创出了5年新高,它们的市值增幅占据了2013年行业市值增幅排名榜的前三甲,其中传播与文化产业的市值增幅高达94.74%,显示出资本市场对新兴产业在经济转型升级中的良好预期。
表1-1:各行业市值变动数据表(市值为亿元)
如果将2468家A股上市公司按上市时间的长短分成五个组,比较它们的市值变化情况,统计数据显示:上市公司的市值表现与上市时间长短有关,2013年上市时间越长的公司,其市值表现越差。上市时间超过5年的上市公司,2013年市值平均增幅为-1.78%;而近两到三年上市的公司2013年市值表现惊人。
上市公司市值增幅对比 align=middle src="http://i2.hexunimg.cn/2014-01-15/161438601.jpg">
图1-2:新老上市公司市值增幅对比
作为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最大受益者,创业板在2013年取得了跨越式发展,市值首次突破万亿大关,由8732亿增至1.5万亿;市值增量达6352.88亿元,市值增幅为72.75%,双双创出历史最好成绩。值得一提的是,创业板自2009年问世以来,市值规模连年增长,在短短的五年时间里,从1000多亿、7000-8000亿到今天的15000多亿,迈上第三个台阶。,
深市中小板市值也有不俗表现,2013年底收盘市值为3.72万亿元,比2012年2.88万亿元市值增长29%。
趋势图 align=middle src="http://i1.hexunimg.cn/2014-01-15/161438608.jpg">
图1-3:创业板近5年市值变化趋势图
反观沪深两个主板市场,均不尽人意。沪市主板市值收盘为15.06万亿元,缩水7427.13亿元,缩水幅度达-4.7%;而深圳主板市值虽微升1828亿元,但其5.54%的市值增幅比起同属于深圳市场的中小板和创业板来说根本不值一提。
市值的大幅增长直接带来了创业板在A股部总市值中的比重。数据显示,2013年创业板在A股总市值中所占的比重实现了连续四个年头的提高,从3.83%提升到6.35%,增加了2.5个百分点,增速之快超过创业板开设以来的历年纪录。2009至2011年,创业板的市值占比分别是0.67%、2.81%和3.49%。
与此同时,中小板在A股总市值中的占比也明显提升,2013年首次超过深市主板,达到15.63%的历年最好成绩,比上年的12.6%提高了3个百分点。相对而言,深圳主板的占比,基本持平,为14.65%,而上海市场的市值占比则明显回落,2013年末创下了63.37%的历史最低水平。
市场板块市值占比变化趋势图 align=middle src="http://i1.hexunimg.cn/2014-01-15/161438617.jpg">
图1-4:各市场板块市值占比变化趋势图
2013年,有3家创业板公司首次进入A股市值百强榜,分别为:" 碧水源(" 300070," 股吧)363.08亿、华谊兄弟336.52亿以及乐视网325.77亿,其中两家传播与文化产业公司华谊兄弟和乐视网凭借2013年290.46%和314.78%的市值涨幅,为市场瞩目。
2013年,深圳市场在时隔10年之后再次焕发了别样活力。数据显示:深圳A股市值由2012年的7.05万亿增至8.7万亿,增幅达23.45%;上海市场年末市值收盘为15.06万亿,这一数字较2012年缩水4.7%。放眼过去5年的变迁,深圳市场市值劲增51.74%,而上海市场则缩水17.77%。
表1-5 近五年沪深市场市值变化
-1.19%
估值水平差距是各市场市值起伏的主要原因。2013年,创业板平均估值水平创出历史新高,市盈率达到60.88倍。与此相对,上海市场的平均市盈率则由11.50倍降至9.17倍,创出近5年来的新低。此升彼降折射出,对于传统产业相对集中的上海市场和新兴产业相对集中的深圳创业板市场,投资者做出了截然不同的价值判断。这一判断直接导致了2013年上海A股市值大幅缩水,中小板和创业板市场则出现了市值大跃进。
11.85
三、数量结构:综指走熊难掩" 个股牛市
从市值增长的上市公司数量来看,2013年呈现出明显的结构性牛市特点。2013年,上证综合指数下跌6.75%,再次熊冠全球三甲。然而,从个股来看,市值出现增长的上市公司家数却多达1707家,占比为69.22%,且这两个数字均创最近四年之最高,以致长期习惯性选用上证综指来反应市场冷暖的投资者在2013年凸显出较大不适。从2013年各类指数的变化趋势来看:上证50指数同期下跌13.37%;上证180指数下跌7.37%;沪深300指数下跌6.05%;深成指下跌10.03%。以上各类指数均只覆盖了两市部分上市公司,也未能反映出七成公司" 股票 上涨的总体特征。唯有以两市流通股市值作为基础的跨市场指数“中证流通指数”年上涨5.36%,与A股市场的市值表现较为接近。历史数据也显示:近5年来,唯有中证流通指数的涨跌能相对反应出A股市场的总体市值变化。
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之争历经数年,最终以民营企业在2013年的完胜告终。三中全会提出,“必须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要完善产权保护制度,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推动国有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公告对非公经济的市场定位有了明显提升,也必然驱动其在资本市场掀起翻天覆地的变化。 2013年,民营企业的市值表现全面胜出。市值增幅比较中,民营企业以33.81%的年增幅将国有企业远远抛在后面。与之相对的是,国有企业中地方控股企业与央企的年市值增幅均为负值,且央企市值跌幅高达8.98%,这与全市场近七成公司市值增长形成鲜明对比。此外,市值增量比较中,民营企业创造出1.91万亿市值增量,为近3年来的最好成绩;而国有企业市值则较2012年缩水1.02万亿。两个万亿一升一降,折射出民营企业与国有控股企业的市值实力在进一步拉近。
上市公司市值增幅对比 align=middle src="http://i3.hexunimg.cn/2014-01-15/161438624.jpg">
图1-5:各所有制上市公司市值增幅对比
上市公司市值占比变化趋势图 align=middle src="http://i9.hexunimg.cn/2014-01-15/161438629.jpg">
图1-6:各所有制上市公司市值占比变化趋势图
表1-8:TOP100市值所有制结构变化表
4
2013年市值跌幅前十大企业中,国有企业占到9家。" 盘江股份(" 600395," 股吧)以57.34%的市值缩水幅度位居跌幅榜首,其次是" 酒鬼酒(" 000799," 股吧)、" 洋河股份(" 002304," 股吧)、" 山东黄金(" 600547," 股吧),其市值跌幅分别达56.95%、56.28%,和54.80%。国有企业的颓势在跌幅榜中再一次得到体现。
五、股本结构:" 大盘股不敌小盘股
若以股本规模大小来区分公司大小,则2013年是小盘股市值表现极为活跃的一年。公司市值表现与公司股本大小呈现出极为明显的相关性。即公司股本规模越小,资产越轻,市值增幅就越大;反之,公司股本规模越大,资产越重,其市值跌幅也更为明显。数据显示:5亿股本以下的小公司2013年市值平均增幅为34.84%,5-10亿股本规模的中小型公司市值增幅为23.74%;而股本规模超50亿的大公司市值跌幅却超过了10%。上市公司市值增幅对比 align=middle src="http://i9.hexunimg.cn/2014-01-15/161438640.jpg">
图1-7:不同股本规模上市公司市值增幅对比
100076
一升一降反映出市场的判断,即谁才是“真正具有投资价值”的公司。虽然有管理层的百般呵护,虽然有大股东的连续增持,虽然有媒体舆论的摇旗呐喊;但市场给出的答案却令人遗憾。旧的经济增长模式不可持续,必然导致原有环境下的受益公司无法继续保持其" 竞争优势,而原来靠政策红利支持的“蓝筹”公司或许在不远的将来会尴尬的出现在亏损股的行列之中,市场中已不乏先例:" 中国铝业、" 中国远洋、" 中国石化、鞍钢、" 一汽轿车(" 000800," 股吧)等。六、地区结构:资源大省风光不再
地区结构中,拥有较多新兴产业上市公司的沿海省份的市值增幅明显胜出资源大省,其中浙江以34.76%的年市值增幅夺得冠军,此外,天津、广东、江苏、上海等沿海强省均有超越市场平均成绩的不俗表现,而央企资源高度集中的北京和煤炭资源高度集中的山西等省在2013年的市值表现不尽人意,列倒数前两名。
图1-8:2013年重点区域市值增幅比较
表1-10 市值总量超3000亿的区域市值变化明细数据
2013年,贯穿全年的最大变化实际上就是A股市场“喜新厌旧”四个字。无论是新兴产业的崛起对应传统产业的没落;国有控股公司的沉闷对应民营公司的生机;轻资产小公司的胜出对应重资产大公司的落败,创业板市场的风起云涌对应主板市场的销声匿迹;沿海强省的稳步上行对应资源大省的一落千丈,它们的背后都是“喜新厌旧”在起作用,其深层原因正是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与深化。原有只追求规模效应的粗放增长逐渐变为注重运营效率的精耕细作;原本受益于投资驱动型的重资产、周期性行业上市公司一步步走向边缘化,取而代之的则是" 新经济(" 310358, " 基金吧)、新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文化传媒产业等行业一家家“新”公司的崛起。 经济结构调整决定相关行业的景气程度必然会发生变化。在“新”与“旧”的碰撞中,优质市场资源将源源不断流向最有成长空间的企业。虽然这会是一个较长的过程,不会一蹴而就,或许期间还会有所反复,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将升格为决定性作用”这句话已经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2014年,尽管有IPO开闸和" 新三板扩容等因素影响,A股市值仍有望持续喜新厌旧的发展趋势。
【独家稿件声明】凡注明“和讯”来源之作品(文字、图片、图表),未经和讯网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转载。如需转载,请与010-85650688联系;经许可后转载务必请注明出处,并添加源链接,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