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师们从
净值1
美元到几十
美元乃至4万
美元的投资历程,赚取数十亿
美元的财富故事,自然能引人入胜,不过我们更感兴趣的是他们的从零到一,即开始创业和募集第一只
基金的这一步。
被称为
对冲基金大师一般需要几个条件:业绩记录有十年以上,复合
收益率要很漂亮(20%+),赚的钱要以十亿为单位,有过几次经典之战。
符合这些条件的投资大师,全世界大概有二三十位吧,都是投资界的传奇人物。大师们从
净值1
美元到几十
美元乃至4万
美元的投资历程,赚取数十亿
美元的财富故事,自然能引人入胜,不过我们更感兴趣的是他们的从零到一,即开始创业和募集第一只
基金的这一步。
大师在成为大师之前,也没有名气,没有历史业绩,团队就是光杆司令,创业第一步也并不容易,靠的也是一个人缘或机缘。对于大师们自己而言,一生之中有无数大小战役值得回味,但估计最难忘记的还是第一战-首募之战吧,因为多少有点小激动和憧憬,有时还带点遗憾。
这里撷取五位投资大师的创业故事,从中既能体会到私募创业之艰难,或许也能找到挑选优秀私募的秘诀吧。

"
巴菲特
世界上最成功的私募,自然是首富"
巴菲特(
巴菲特持有30.83万股伯克希尔A类股,每股股价高达23.5万
美元,身家725亿
美元),
巴菲特在做了13年的私募
基金之后才转战到伯克希尔·哈撒韦。
巴菲特是诸多投资大师里面出道最早的,投资生涯也是最长的,目前86岁高龄还奋斗在投资第一线。
巴菲特出生于1930年,1947年进入宾州大学沃顿商学院读本科,三年就完成了学业,1950年赴哥伦比亚大学
金融系读研,求学于
价值投资教父本·格雷厄姆。
1951年毕业后,希望无偿为格雷厄姆工作,但是被婉言拒绝了,于是在父亲的
证券公司当了三年的
股票 销售商。这三年期间,
巴菲特一边埋头研究
股票 ,一边上了卡内基的演讲课,还在奥马哈大学开课讲授投资学原理(教材就是恩师写的《聪明的投资人》),同时还谈恋爱和结婚,22岁就和19岁的苏茜结了婚,生了一个女儿。
1954年,格雷厄姆终于答应
巴菲特来自己的公司上班了,
巴菲特在那里干了两年的选股,直到格雷厄姆解散自己的公司。这就是
巴菲特创业前的经历,
巴菲特此时虽然只有26岁,却是有着七年股龄的职业投资人。
巴菲特1956年5月带着老婆和两个孩子回到家乡奥马哈自立门户,发起了
巴菲特合伙
基金。这第一只
基金规模是105000
美元,合伙成员有7人,分别是
巴菲特的姐姐及姐夫、姑妈、前室友及其母亲、
巴菲特的律师及
巴菲特本人。
其中
巴菲特投入了100
美元(按中国人的写法,《滚
雪球》是不是可以叫做《从100
美元到700亿》?),实际上
巴菲特此时的身家已经有14万
美元了,创业还是有底气的。
巴菲特于当年又成立了两个合伙
基金,到了年底合伙
基金净资产合计就到了303726
美元了。这些钱是个什么概念呢?
巴菲特1955年为格雷厄姆工作的年薪是12000
美元,1957年在奥马哈的法拉姆大街买的五居室房子花了31500
美元。
此后
巴菲特的私募之路是顺风顺水,
收益率一路飘红,客户也是越积越多,到了1962年元旦,合伙
基金净资产已经达到了720万
美元(其中100万属于
巴菲特个人),投资人发展到了90人。此时
巴菲特才搬出卧室找了一间办公室,同时招聘了第一名全职员工。
巴菲特的创业是相当成功,一方面要感谢父亲和恩师带来的" 关系网,但是最重要的是其本人的感染力。
巴菲特很早就立了志,早在12岁的时候就宣布要在30岁之前成为百万富翁,对赚钱有浓厚的的兴趣与自信。1968年,
量化投资的祖师爷爱德华索普与
巴菲特打了几次桥牌,便断定此人将成为美国最富有的人,因为其投资理念、分析能力、变通能力都是一流。
巴菲特于1969年秋天结束了
巴菲特合伙
基金,主要是因为此时
价值投资机会太少(后来美股进入了剧烈震荡的70年代)、
基金规模又太大(1969年初,
基金规模已经增加到1.04亿
美元了),并且也不想100%的忙于投资,声称“我要退休了”(47年过去了,还没退休!)。
巴菲特确实没有退休,而是转战到伯克希尔了,
巴菲特花费了此后的毕生精力,把伯克希尔打造成一架赚钱机器,自己也成了世界首富。
巴菲特1957-1969这13年年均复合
收益率是23.2%,其中1969年表现最差,基本为零,1957年为其次,
收益率为9.3%,中间的11年
收益率都是不错的。
伯克希尔的业绩从1965年起就开始有记载了,1965-2015年的这51年,伯克希尔的每股
净值的年均复合
收益率是19.2%(自2014年度起,伯克希尔的股价
收益率也放入了《致股东的信》,到2015年这一数字是20.8%,与
净值增幅接近,不过
收益为负的年份就多了很多,特别是1974年下跌48.7%与2008年下跌31.8%),累计起来就是增长了7989倍!
如果加上1957-1964年的
巴菲特合伙
基金的成绩,那么这总共59年下来,1
美元的投入能增长到4万
美元!
巴菲特会不会在2017年股东大会后真正退休呢?届时他将有60年的业绩记录,这一纪录在投资史上是空前的,估计也是绝后的。
索罗斯也是生于1930年,与
巴菲特同龄,这真是十分的巧合。不过,
索罗斯作为一个从匈牙利来到美国的移民,创业之路要艰辛得多,可谓是典型的屌丝逆袭。
索罗斯在纳粹占领匈牙利时期幸运的活了下来,战争结束后于1949年离开匈牙利前往伦敦,就读于伦敦
经济学院(LSE)。
索罗斯于1953年拿到学位,论文导师找的是著名哲学家卡尔·波普尔。毕业之后,他在英国做了几份短工,如手提包销售之类,最后在SF
银行(Singer Friedlander)找到一份
交易员的工作,做
黄金和
股票 套利交易。
1956年,
索罗斯身上带着5000美金来到了纽约。在伦敦同事的帮助下,
索罗斯在F.M.Mayer公司找了一份工作,先做
套利交易员,后成为
分析师,1959年转投Wertheim公司,继续从事欧洲
证券业务。1963年跳槽到阿诺德·莱希罗德公司(Arnold S.Bleichroeder),1967年升为研究部主管。
生活方面,1961年
索罗斯结了婚,同一年也成为美国公民。这一年,
索罗斯利用周末时间重新起草十年前写的《意识的重负》(他自己的评语是:除了标题之外,全文乏善可陈),希望能出版,还将手稿送给导师卡尔·波普尔审阅,1963年至1966年还花了三年的时间修改,但是最终并没有出版。
索罗斯此时仍然想当哲学家,可是生活压力很大,父亲来到美国后过了五六年就得了癌症,
索罗斯不得不找一位可以提供免费医疗的外科医生。
索罗斯最后还是暂且按下了当哲学家之心,回到谋生场中。
索罗斯于1967年在公司内部建立了第一个
基金-第一" 老鹰
基金,这是一个只
做多的
股票 基金。
索罗斯于1969年建立了第二个
基金,叫双鹰
基金(几年后改名为量子
基金),属于
对冲基金,投资范围包括
股票 、
债券、
外汇与商品,可以卖空和利用
杠杆。
双鹰
基金是
索罗斯自己投入25万
美元成立的,不久他认识的一些欧洲阔佬注入了450万
美元,这总共475万
美元就是
索罗斯起家的
资本。
1970年,吉姆罗杰斯加入了
索罗斯的团队,负责研究,而
索罗斯则主攻
交易,两人成为
黄金搭档。1973年,
索罗斯自立门户,建立了"
索罗斯基金管理公司,办公室只有三个房间,可以俯瞰纽约中央公园。
从1969年初的475万
美元起,
索罗斯通过16年的努力,在1984年底将其增值到4.49亿
美元。
这16年,总的外部资金流入是-1600万,主要是1981年
索罗斯亏损了22.9%,当年客户撤走了1亿
美元,其余年份合计流入8400万。
索罗斯这16年年均复合
收益率是30.89%(
巴菲特同期是23.41%),虽然有这么好的业绩,
基金规模却没有因此而快速增长,一直靠着内部
收益增长,这跟
巴菲特真的是没法比。
1985-1999年
索罗斯基金的业绩更加的好,将
索罗斯基金的年复合
收益率推到了32.49%(1969-1999共31年,同期
巴菲特是24.93%)。
索罗斯基金在规模上也迎来了快速发展,1986年底到了14.6亿
美元,1991年底达到了53亿
美元。
1992年狙击
英镑之后,
索罗斯名气大振,在全世界范围内扬名,1993年年底
索罗斯基金规模就发展到了114亿
美元,1999年底到了210亿
美元的巅峰。
索罗斯基金在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灭中亏损了15.5%,这也是仅次于1981年的第二次亏损,不过在2001年又扳回来13.8%,此后几年
收益尚可,但是毕竟处于半退休状态,不如早年。
在2007-2009年的次贷危机中,
索罗斯再一次力挽狂澜,分别盈利32%、8%、28%,再一次证明了他最杰出的
全球宏观
交易能力。
1">2" >下一页" >阅读全文
【本文为合作媒体授权投资界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投资界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及原出处获得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