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讯 (记者 谈璎) ' target='_blank' >央行在6月8日降息的同时,允许' 银行根据自身情况将存款利率最多上浮至基准利率的1.1倍,改变了历来存款利率“铁板一块”的状况,老百姓存钱看“牌价”选银行的时代到来了。
以一年期定期存款为例,就出现了3.25%、3.5%、3.575%三种利率。降息首日,五大行似乎早有默契,结成“统一阵线”,将三个月、半年、一年的定期存款利率定为3.1%、3.3%及3.5%,与降息前毫无差别。而中小型银行的反应参差不齐,多数按央行的基准利率3.25%执行,' howImage('stock','1_601009',this,event,'1770') 南京银行(' 601009,' 股吧)、' howImage('stock','1_601166',this,event,'1770') 兴业银行(' 601166,' 股吧)等数家则一次上浮到位,一年期存款利率达到基准利率1.1倍上限,为3.575%,高于五大行。' howImage('stock','1_600000',this,event,'1770') 浦发银行(' 600000,' 股吧)、' target='_blank' >上海银行等发现自己的定价与五大行存在差异后,当天傍晚再次微调,向“主流”看齐。这种突发的现象,被戏称为存款利率“一日游”。
存款利率浮动造成差异后,会不会出现“存款搬家”的现象?一位银行业人士昨天向记者表示“存在这个可能”,以10万元一年期定期存款为例,选择不同的银行,一年的利息最多相差325元。工薪阶层对变动比较敏感,存款前当然要算一算。此外,由于多数银行均调低了二年以上(含)定期存款的存款利率,这些期限的利率差别最大。因此,老百姓在存款前,不妨“货比三家”,使收益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