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资讯 朱镕基之子朱云来炮轰房地产:库存120亿平可住4亿人 还能搞吗?
朱镕基之子朱云来炮轰房地产:库存120亿平可住4亿人 还能搞吗?

10月27日,以“宏观
经济形势与
金融改革创新”为主题的新华网思客讲堂在上海举行。
金融专业人士,中国国际
金融股份有限公司前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朱云来做客思客讲堂,就
经济形势与
金融体系改革发表了观点,以下根据演讲实录整理:
这次思客讲堂的主题很好,一个是宏观
经济形势,一个是
金融改革与创新。两大主题:
经济、
金融。
经济,刚才既有政府的官员,又有实业界的代表,还有好几位
经济首席专家已经发言。我自己没有特别准备,在这里只是讲一点我的观察和思考。
经济形势不能只看增量,还要看存量
首先说
经济,
经济也像一个人的身体,是一个综合的总体,不是只看一项
指标就可以的。比如说我们讨论里比较多的只关注了心跳,
经济增速6.7%,有人说觉得没动,但是我们觉得都可能有点心跳过速了。我们讲的是增量,总是吃激素想把心跳加快,但是人体还有体重,吃多了会超重。现在谁知道中国的体重有多大?根据国 家统计局公布的数字来估算,今天我们的总资产恐怕是600到800万亿之间(所有
经济实体财务报表的资产总计),这是个很大很大的体量。
前面嘉宾刚才谈的一系列问题,实际上是因为我们不断的投资引起的。比如2009年、2010年我们的固定
资本投资占了50%的GDP,关键是每年还在增加, 就好比你吃成一个胖子,年年还在吃,所以总资产越来越高,GDP并没有涨那么高,我们一年资产就能增加好几十万亿,光
货币增长百分之十几,
货币增长是
经济 增长的两倍。年年如此,最后就会发现你有一大堆的钱。那我们的资产,2012年到2013年,一年资产增长就是78万亿。
债务增长将近50万亿。也就是说 资产的增长还是靠
债务来支持的,
货币增长仅仅是
债务的反映,你一贷款就产生
债务,就创造
债务。所以我们的
货币现在已经到了150多万亿,基本规则是乘2, 就是所有
经济实体
债务总额基本上是这两个数的两倍以上,所以现在至少是300万亿。
这就是为什么
经济回报不断下降。如果总是追求增长,这个不是问题,糟糕的是你增长的越多,体重就越多,你回报的能力就更低,这是核心问题。包括房地产,我很同意邵总的分析,我其实也有同感,但是不是中小城镇化就能拉出来呢?很难。我们现在光在建的住宅就是五六十亿平米,按照人均30平米,至少能住两亿人。2010年有一次人口普查,人群里面的人均住房是这样分的:比如人均8到12平米一档,12到14平米一档,我把所有资料算了一遍之后,基本 得出一个结论,分为5档的话,最高的,20%的人均是60平方,80%是人均25平方,如果最高的20%这些人实际上是双倍的平均值,考虑到他多了30平米是投资的话,那这个投资的房子也是随时可以出来进入
市场的,这个算起来是多少呢?大约也有60亿平米。所以我们现在差不多有120亿平米可以住4亿人, 你说这个房地产还能搞吗?
但是我们还看到房地产不断增长呢?就是你不断的在投资。刚才说我们要帮助实体
经济增长,但是实体不赚钱。其实我认为,投资下降就是因为钱太多,真的可能是国 企的挤出效应。为什么?因为它带有一定政府推动,完成政府所要完成的投资,得到的资金成本也相对低,这样投的越多,回报就越低,。所以
经济形势不能仅看增 量,还要民企也就越不愿意投。而这个
经济,资产在不断的迅速扩张,所以你要求回报,回报又起不来,这样就会变成一个循环,这就变成怪圈了看存量,要看
经济 的效果。你是高速增长,但是
经济增长只是一个数量增长,我们的质量到底如何?我投了这个真能赚钱吗?比如铁路公司,大家都说好,高铁不错,高铁真赚钱吗? 铁路总公司6万多亿的资产,一年的
利润,看他们的报表,2013年到2015年,每年6个亿左右的
利润,那是万分之一,这种回报是很低的。
要全面的看
经济,我们要稳增长还得调结构,结构问题现在看来是相当大,这个也是所谓为什么要去产能的道理,就是产能太高。但是我觉得不是没有出路,比如说 “一带一路”可能是一个机会。关于“一带一路”,我曾经作过一个简单的测算,沿线国家65个,面积是我们中国的三倍,人口是我们中国的两倍,
经济是我们的 1.5倍,消费是我们的两倍,这些国家发展水平比中国相对偏低一点。貌似这还是一个很好的潜力,等于我们有一倍的
经济,现在增加了两倍,额外再增加了两个 中国这么大,但是这些
经济不是就是你的,是需要你去竞争和开发的。首先这个战略方向很好,但是这个战略要具体化,也不是说简单的投一点点钱就行了,实际上 这些国家的开发
风险也是很大的,但至少这是未来一个很好的发展方向。
另外,国内提升老百姓的生活水平,特别是中国的老百姓,非常勤奋,非常愿意干活,愿意工作,愿意去发财或者提高自己的
经济,甚至给下一代准备更好的条件。所 以我们不缺这个动力,我们需要的是怎么把这些动力组织好,让他做的更有效,别净做过剩的产能。你自己拍脑袋说投资这个更好,就使劲投,结果变成大窟窿。在
经济问题上,还是要让
市场起更大的决定性作用,要尊重
市场。企业愿意让老百姓
收益提高,那我们制定的政策要真正的提高收入,一般人都会讲拉动消费,拉动消 费可以,那怎么拉动?没钱我能消费吗?所以这一点我特别赞成宗总,他是企业,按说他要考虑人工成本,但是我们过去老说中国人工成本低是一个好的优势,但是 人工成本低变成常态了,那我们干吗要干活?人工成本的升高说明老百姓收入提升,这是整个改革开放发展我们最终的目的,是希望大家能过上更富裕一点的生活, 那就体现在人工成本提升。消费升级很不错,但是必须从收入升级,不要老谈增长,能不能谈点增收?老百姓的收入增加,有了这个收入增加,你还担心消费拉动 吗?有钱了人家自然会去花。
金融体系调节要建立
市场机制与信用机制
回过头来讲
金融。股市也好,房市也好,一系列的问题,其实是我们只看到增长,用各种政策手段推动投资,这样反而变成了投资越来越多,资产效率却越来越低,回报越来越低,我们希望的平稳或者波动式的增长也不存在。
金融反过来也应该朝着这个方向走,不能再不断的扩大投资范围,大家想想,150万亿
货币是什么概 念?我做了一个测算,2002年以前,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基本上我们的建设总额是跟当时的GDP水平差不多的,是1:1,也就是说各种各样的投资,全部 开工的项目,投资总额是现在
经济规模的一倍。到2013年时已经是多少了?是2.2倍。就是我们投资规模相对于当时的GDP水平扩大了一倍,现在更高,可 能是2.5了。相当于这个口越来越大,摊的铺的越来越大,这个要收。
融改革要顺应这些东西,消费
金融应该搞,但是我们现在更多的就是发债,发债都是扩张,都是去搞项目,这样的话,这个项目怎么会有太高的投资回报。我担心的 是,现在的体系中,
金融资产大概200多万亿,其中
银行相关资产占了160万亿,差不多是80%。保险有10万亿,
信托大概是20万亿,
股票 不到10万 亿。这样来讲,我们的
金融结构也是非常偏的,大部分都是
银行。所以
金融体系目前的特点是
银行占主体,你不建立
市场机制,不建立信用机制,包括将来
金融产品 的结算,实际上是
风险处置机制,没有这些控制,拼命的发展,将来那些钱还不了,开始你是刚性兑付,似乎保护中小
投资者利益,最后变成一个系统
风险,所以这 些东西必须重新建立,而且要极早建立。有了真正的信用体制,所谓信用体制就是你知道谁是谁,有什么样的
交易历史,有没有违规违约,这些你都没有,将来的发 展,你盲目发了这些产品,这是
风险巨大的。所以建立信用体系,
金融市场还是要用更
市场化的办法来做,只要坚持了
市场的制度规则,
金融市场就调节了,这样才 有可能发展出比较良性的
经济金融体系。
中金公司原总裁朱云来:企业还是要聚焦主业优势
来源:《中国
经济周刊》
中国国际
金融有限公司原总裁朱云来表示,相当长时间的
货币扩张和信用扩张,使得实体之外存在大量
货币,这应该是现在很多民营企业进军
金融行业的重要背景,而成功案例的跟风效应也一定程度上起到催化剂作用。
朱云来说,在
经济高速发展阶段,只要把实业做好,企业就能获得很好发展。但随着
金融发展的不断深化,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竞争愈发激烈,企业为发展生存不得不重视
金融业。就具体
数据而言,今年一季度新增GDP不到1万亿,而同
期货币发行总量则增加了6万亿,许多实业企业就会看到其中存在的问题。“因为在实业行业挣一分钱真的不太容易,
价格受到压力、竞争越来越大、人工成本也在提高,而外面的钱又很多,所以有人就开辟新的主业。”
朱云来告诉《中国
经济周刊》记者,从历史
数据看,就
货币发行总量与新增GDP相对比例而言,“钱越来越多”。中国企业面临的现状是,一方面主业受压,一方面是
货币量增加,企业面临这样的环境必然有所调整。
“现在很多人开辟了新的主业,就是搞
金融了,过去做实业的企业,现在都想玩一玩
金融。我觉得这个事情是很现实的事情,另外有些人看到一些早动的人似乎都有成功的经验,所以免不了要动心试一试。”朱云来说,但从长远的角度看,企业还是要聚焦于主业优势,利用
金融资源和服务支持主业发展更应当是所谓企业
金融化的核心。“从这个角度看,宏观政策还是需要更多改革,而并不是通过
货币扩张。”
朱云来提到,目前的企业面临着一种“纠结的现实”,他援引苹果公司的例子称,从美国历史上看,
投行的收入肯定不可能超过微软和苹果,但中国的情况却是实业
利润很低。实体
经济下行,但投资越来越火爆,这对实业和
金融业的发展都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