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陈海钧 长沙报道
上周五晚间,备受业内关注的《" 期货公司资产管理业务试点办法(征求意见稿)》发布,其重大意义在于,期货公司终于有望告别依赖单一经纪业务的极其尴尬的生存状态。
不过,有些尴尬的是,湖南四家本土期货公司目前的“硬件”,还无一“达标”。
期货公司都是“跛豪”
资产管理业务的开闸,意味着期货公司终于可以告别过往20多年来只能依靠单一手续费收入,一条腿走路的极其尴尬的状态,寻找到更为丰厚的利润增长点。
实际上,国内期货行业与证券市场基本上同时起步,但整个行业的发展走势也跟期货行情一样,暴涨暴跌,而且是绝对的“涨少跌多”。
市场主角期货公司的生存状况尤其可怜,如果对比" 券商,绝对堪称“丐帮”。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收入来源单一,自营、资管统统都是非法,只有一条路可走:收手续费。
上世纪中期之前,由于竞争不充分,少数先吃“螃蟹”的期货公司还曾暴饮暴食,狠赚几年,典型案例是当时的" 中国中期(" 000996," 股吧)。据一资深业内人士回忆,由于短期内盈利远超公司预期,把高管都吓了一跳,实在有钱无处投之下,“竟然投资搞了个亚布力滑雪度假村。”
1996年之后至今,期货公司基本上就是一路苦难,由于监管层只准其收手续费,期货公司全是单腿“跛豪”。全国的期货公司像牛毛一样疯长,客户像割韭菜一样交替,更像稀缺资源一样越来越难开发,而行业手续费却是越压越低。
“大家都以为" 股指期货推出,日子会好过一些,结果手续费竞争现在已到这样的程度:少数券商背景的期货公司宣称,只要把证券账户开过去," 期指手续费免收。”上述人士透露。
四家本土期货公司无一“达标”
由上述惨状可以想象,期货公司对于“资管业务”的放开,是多么饥渴。
该业务的投资范围从期货、期权及其他金融衍生品到股票 、债券、证券投资基金等等。监管层此次放开的程度可见非同一般。
“期货公司将能够与券商、基金等专业资产管理机构同台竞技。”有分析人士认为。
不过,要想获得开展资管业务的资格,并非易事。
此次征求意见稿显示," 证监会设定了几条门槛,净资本要达到5亿元以上;近2年分类监管评级要达到B类BB级以上;至少配备1名专职高管人员和5名以上取得期货投资咨询业务从业资格的专职业务人员。
如此推算下来,国内合乎资格的公司不过15家。有些尴尬的是,目前湖南的方正、大有、德盛、金信等四家本土期货公司的所有条件无一“达标”。
圈内流传一个笑话:监管层高层到湖南视察期货业,听说湖南有四家期货公司、十余家营业部,便皱眉称,湖南这么个(小)地方,2家足够了。
虽然这四家本土期货公司一直酝酿做强做大,省证监局多次力挺整合,不过,由于各自大股东都很强势,结果是始终无法一统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