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18391752892

31个省级政府“财政透明度”无一合格 账本何时见阳光顺水鱼财经

核心摘要: 中国网6月19日讯 据报道,近日,上海财经大学和清华大学有关研究机构分别发布我国省级和市级政府“财政透明度”报告,全国31个省级政府无一及格,81个市级政府仅有7个及格。报告显示,尽管我国政府预算公开取得了很大进步,但财政透明度还处在很低水平,改进空间很大。 预算不公开难交代 公开了受质疑 上海财经大学公共政策研究中心连续4年推出“中国省级行政机关透明度”报告新增了“中央部门预算透明度评估”部分,结果显示,按百
外汇期货股票比特币交易

中国网6月19日讯 据报道,近日,上海财经大学和清华大学有关研究机构分别发布我国省级和市级政府“财政透明度”报告,全国31个省级政府无一及格,81个市级政府仅有7个及格。报告显示,尽管我国政府预算公开取得了很大进步,但财政透明度还处在很低水平,改进空间很大。

预算不公开难交代 公开了受质疑

上海财经大学公共政策研究中心连续4年推出“中国省级行政机关透明度”报告新增了“中央部门预算透明度评估”部分,结果显示,按百分制计算,没有一个中央部门在预算透明度上得分超过50分,得分最高的' target='_blank' >环境保护部只有43.8分。

而《中国市级政府财政透明度研究报告》披露,2010年数据显示,81个市政府,达到全国财政透明度平均水平的仅43%。将平均水平作为及格线,多数市政府“不及格”;如果按照“60分及格”的标准,仅有7个城市过线,及格率仅为8.6%。

报告显示,无论是省级政府还是市级政府,政府更愿意主动公开预算信息,而不是决算信息。对于预算外资金的相关情况,31个省级政府和81个市级政府无一主动公开。

不愿公开、不敢公开、不屑公开现象普遍存在,政府公开预算透明度距离社会公众的希望仍很大的差距。

上海财经大学教授邓淑莲是“中央政府部门预算透明度评估”这一新增部分的负责人,她表示,中央部门不愿用便于公众理解的方式公开全部部门预算的最根本原因在于,一些花费确实不合法合规,不公开难以向上级交代,公开了会受到公众质疑,只好用最笼统、最简单的方式公开。

财政透明度与什么密切相关?显然是,政府的廉洁程度、人民群众的知情权与监督权。然而,面对检验,政府却很难拿出一份“合格”的答卷,令人深思。财政透明度如何交出“合格”答卷?这其实是在拷问政府的公信力。

专家建议早日修订《预算法》

从各种报道来看,各级政府财政透明度总体上很不理想。调查显示。半数民众看不懂部委所公开的财政预算,某些地方财政透明度反而在倒退。例如,2009年广州财政局在网上公开广州114个部门预算,而到了2010年主动公开财政预算案的单位骤降到29个。

“如果预算公开得够详细,很少存在老百姓看不懂的情况。” 邓淑莲指出,当政府预算公开做得很规范,社会上就会有相关的讨论出现,财政专家也会站出来作解释。当老百姓会看、会问了,预算公开将会被进一步推进到更高的水平。

一个显而易见的原因,不少部门和地方政府长期习惯于花钱不受监督,要纠正这种不良习惯很难。而纠正这一习惯的唯一办法就是法治:财政预决算如何公开、透明的标准是什么、不透明该怎么办,需要预算法作出明确规定。

遗憾的是,现行预算法是1994年出台的,严重滞后,理应早日修法,然而至今未见完善' 法律。

在过去几年里,尽管各级审计机关查出的预算收支违规行为层出不穷,但少有违规者受到严厉处罚。

不少财税法学者认为,问责不力是一些政府部门屡审屡犯的重要原因,《预算法》中有关法律责任追究条款亟待改变。

公众期待揭开“三公经费”的神秘面纱

令人期待的是,将于6月底召开的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7次会议将对《预算法修正案(草案)》进行二次审议。

' target='_blank' >财政部部长' target='_blank' >谢旭人表示,中央本级和各部门的“三公”经费预算、决算,将在6月底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2011年中央决算后公开,行政经费支出情况也要一并公开。这意味着,中央部门公务员工资、办公支出等公众关注的费用,都将被公开,同时百姓关注的行政事业性收费信息也将是今年信息公开的重点,将提高收费政策的透明度,更好地接受社会监督。

关于“三公”经费公开问题,今年以来国务院三令五申做出严格部署。3月26日国务院召开的第五次廉政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今年“三公”经费零增长,并禁止用公款购买香烟、高档酒和礼品。

4月1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对中央部门“三公”经费公开作了更为严格的要求,并明确两年内省级政府要全面公开“三公”经费,体现了中央治理“三公”经费的决心。

而我们还看到,5月17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2012年政府信息公开重点工作安排》,则进一步明确各部门对今年的财政预算决算、“三公经费”支出等信息的公开要“加快步伐”。

应该说,相对往年,今年中央推进“三公”经费公开的决心更大,措施更严格。而对各部门和地方而言,关键要破除体制约束,要意识到公开“三公”支出的必要性,揭开“三公经费”的神秘面纱。

如果我们再不在“透明度”上下功夫,如何期待廉政型与节约型政府建设取得成效,如何期待民众对政府工作形象的好感提升?

下一篇:

天风证券:淘金5G新基建 智慧路灯有望撬开千亿新市场顺水鱼财经

上一篇:

惠普:昂贵的学费顺水鱼财经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