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蔡若愚
似乎是在一夜之间,银行理财产品大量挤占了人们的视野。尤其对于刚从股市与楼市中败兴而归的普通民众来说,银行理财产品由于有一定收益且风险相对较小而备受青睐。但有心者也发现,从去年到今年,银行理财产品这块蛋糕也变得有些难以下咽。一方面是买的人越来越多,有钱无钱都要抢着买;另一方面收益越来越差,已不复去年6%~7%的诱人景象。
真的是好景难长吗?中国经济导报记者采访了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理财产品中心研究员王增武、著名理财专家' target='_blank' >刘彦斌,他们均表示,这是银行理财产品回应市场政策的正常表现。
产品收益持续走低,算回来其实与存一年定期差不多
李女士已经记不清这是自己第几次买银行理财产品了。在股市从牛市跌成熊市的那几年里,她把股票 账户里的资金一一转出来,现在留在股市里的基本上都是亏空得最厉害的。“买股票 得天天盯着,一跌心情就不好,还不如银行理财省心。”这是李女士最初进入银行理财市场的感慨。但如今,伴随着越来越多的资金流向这块市场,要想通过银行理财产品赚取收益,也变得越来越难。
李女士告诉中国经济导报记者,去年刚开始买银行理财产品的时候收益确实不错,还常常能碰到预期年收益率6%~7%的低风险甚至保本产品。“而且那个时候银行也很热心,每次去总有专人介绍,态度特别好。”李女士回忆说,“但现在去,基本上没什么人理你了。人家不缺买的人,常常是今天出的产品,明天就卖完了。”
本报记者在采访调查中也发现,银行理财产品之畅销,大有当年全民' 炒股之势。尤其是' howImage('stock','1_601398',this,event,'1770') 工商银行(' 601398,' 股吧)、' howImage('stock','1_601939',this,event,'1770') 建设银行(' 601939,' 股吧)等国有大银行,往往发行的产品收益率并不高,但基本上也是期期卖完。北京建设银行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本报记者,如果是全国性的产品,那么基本开出来很快就会卖完,因此他会建议顾客买分行的产品,一来区域性限制了购买人数,二来收益可能会略高些。但记者看到,在他提供的几种分行产品里,准入门槛或为10万,或为20万,对于很多刚入职场不久的年轻人来说,这个数字只能让他们望洋兴叹。
相比之下,大多数人能够承受的5万元准入门槛,市面上现有的产品收益实在不能算高。各方数据显示,受资金面宽松的影响,近期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持续走低,多数中短期产品收益率已“跌破”5%。各家银行目前1~3个月的中短期理财产品收益率多在4.5%以内,3~6个月产品则在4.8%~4.9%左右,能达到5%的产品寥寥无几。而如果要求低风险,收益更是寥寥。
李女士就以自己的经验表示,理财产品常常是一两个月,最多半年左右时间。如果前后接续不上,再对产品的实际计息期掐头去尾(因为从产品募集期到投资期,和从投资结束后到兑付日这两段时间只能按活期计息),所以即使年化收益率高于定期,但是实际拿到手的收益,算下来其实就和银行一年定期的收益差不多。
银行理财产品接棒股市,爆发式增长后是虚胖
尽管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并不尽如人意,民众趋之若鹜的程度却不减反增。李女士对此的解读是:投资无门。闲钱在手上,存定期不甘心,入股市是找死,买房子又受百般限制,前景也不明朗。至于那些黄金投资、外汇投资、' 收藏品投资,听起来很高深,似乎不是自己能应付得了的。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随机调查后发现,有相当一部分银行理财产品购买者都是原来的股民。他们有的像李女士这样早早入了股市,尝到了初期的甜头,后期又被套牢;有的是2007年于全民炒股的狂潮中加盟大军,然后在熊市中败兴而归,转移战场。中老年人占据了他们中的大多数,而据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理财产品中心研究员王增武的观察,现在热衷于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的人群中,大头就是中老年人群和富二代。比起刚入职的年轻人,他们在经济上更有余力,因此在投资无门的现在,银行理财市场之于他们,是股市枯竭后的第二座金矿。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当人们的理财需求日益增长之时,最贴近他们的金融机构银行也开始大量推出新的理财产品。
2004年2月,中国' howImage('stock','1_600016',this,event,'1770') 民生银行(' 600016,' 股吧)发售了两款结构类银行理财产品,拉开了银行理财产品的序幕。根据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金融产品研究中心公布的数据,当年共有12家银行发行了123款理财产品。8年之后,王增武向中国经济导报透露的数据是:目前有100多家商业银行,发行2万多款银行理财产品,募集资金规模约有16万亿。
另一份来自西南财大' 信托与理财研究所和普益财富联合发布的《2011年度银行理财能力排名报告》也印证了这种趋势的转变。研究显示,2010年以来,由于股市持续低迷,造成民众的理财需求井喷,我国银行理财产品的发行有了明显提速迹象。尤其是2011年,无论是银行理财产品发行数量还是产品发行规模,其同比增速均大幅超过2009年和2010年,分别达到了100.58%和140.99%。
对此,王增武的评价是:爆发式增长,最后形成了虚胖。在他看来,目前,市面上的银行理财产品在实现数量暴增的同时,质量却并不见长。他曾经把银行理财产品形容为“人造美女”,虽然离一统财富管理天下的目标越来越近,但“统计监测体系不完善、监管机制和销售机制缺失、交易平台和二级市场缺失、投资者保护机制和评级评价制度缺失”。而现任国家理财规划师专业委员会秘书长、著名理财专家刘彦斌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也表示,银行理财产品没有证券基金那么规范和透明。“我觉得' target='_blank' >银监会应该对银行的理财产品有一个透明的规定,这是我一直呼吁的。”他说。
理财,未来银行将是核心
对于近来理财产品收益率的走低,王增武认为这是一个很正常的现象。他告诉中国经济导报记者:“银行理财产品收益水平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同期限同币种的定存水平,该水平越高,产品收益越高,反之亦然;二是市场中资金松紧程度,资金越宽松,产品收益越低,反之亦然。”而现在市场发出的信号很明显,5月,' target='_blank' >央行已在年内第二次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在“稳增长”基调下,各种促消费、促投资的政策频频推出;6月初,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时隔3年首次降息,下调0.25个' target='_blank' >百分点。把现状对照王增武给出的两条规律,也就不难理解银行理财产品收益水平的下滑了。
尽管如此,王增武仍然表示,历史的统计数据显示,国内80%左右的银行理财产品可以达到预期收益,10%左右到期为零收益;其余则为负收益或是由于异常事件产生极端亏损。也就是说,收益虽然变少了,但收益本身还是基本上有保障的,而且往往看起来,比同期银行定存“好那么一点点”。
“为什么很多人会趋之若鹜?因为它比银行的同期存款利率还是高一点。”刘彦斌说,他同时强调,不同的人资金用途不一样,流动性也就不一样,有些人手头大部分都是短期资金,不能长期放在银行做定存,那么他就会选择相对期限短、灵活度高的银行理财产品。
其实,采访中刘彦斌表示他本人并不习惯买银行理财产品,如前所述是因为觉得目前这个市场依然不够透明、不够成熟。但有一点是他坚信的,即未来银行将成为民众享受理财服务的核心。
“理财是一个综合的资产配置,是对你的收入减去支出后剩下的钱进行合理分配。这种分配可能分配到储蓄、债券、基金、房地产等各方面,但证券公司只能买股票 ,保险公司只能买保险,老百姓要得到综合性的理财服务只有去银行。”刘彦斌说,“因为银行是钱的家,所有挣到的钱都要存到银行账户里,再由银行账户分到股票 、基金、房地产等各个账户,而一个人在各个领域挣到的钱,最终将回归到他的银行账户。”
刘彦斌认为,随着中国理财市场的发展,未来金融机构都会力争为客户提供“一站式”的理财服务。“一站式”的含义是“一个客户、一个账户、多种产品”,而从目前来看,银行就是那“一个账户”。
链接·理财基本法则
理财的中心是管钱,它包括3个环节:攒钱、生钱和护钱。理财的方法就是围绕“管钱”这个中心,抓好攒钱、生钱、护钱三个环节。
攒钱:
攒钱是理财的起点。因为收入是河流,财富是水库,花出去的钱就是流出去的水,你家中“水库”中最初的财,一定是通过积攒获得。
如何多攒钱,有以下几个办法:强制储蓄;记账;用现金付款;如果使用' 信用卡,一定要跟储蓄卡捆绑;不要贷款买汽车;如果买自住房,可以贷款,但每月还款额不要超过月收入的30%。
生钱:
建议把家中“水库”里的钱分成3份,分别放在3个池子里。第一个池子里放应急钱;第二个池子里放养命钱;第三个池子里放闲钱。
应急钱用于应对失业、家人生病等意外开支,一般家庭应保留一年生活费作为应急钱。可用来投资短期银行储蓄、短期国债等投资收益低但流动性好的种类。
养命钱包括自己的' 养老金、子女的教育费用等,一般家庭至少应保留3~5年的生活费作为养命钱,而且随着年龄增长,这部分钱应该越来越多。可用来投资定期银行储蓄、中长期国债、保本型银行理财产品等有固定收益、收益率中等的安全品种。
闲钱是家庭5年以上不用的闲置资金,这些钱可用来从事风险性投资、股票 、商业地产等等可能带来较高收益但安全性相对较差的投资种类。
护钱:
护钱是理财的保障。因为仅靠攒钱和生钱还不够,有可能因为一次意外事故(疾病、工伤、车祸等)造成家里的“水库”决堤,因此需要在“水库”外再筑一道堤坝。这个堤坝通常是保险,包括定期寿险、意外伤害险、重大疾病保险等,在你遭遇意外时提供补偿性资金,帮你度过财务危机。
摘自《理财,你要去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