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 新
金融网 ·" P2P · 正文
“网贷第一城”深圳有多绝望?P2P泡沫破灭后,2000家网贷平台陷入生死煎熬!
2016-10-10 12:45 中国企业家杂志 胡坤 1
摘要在部分业内人士眼里,这次治理整顿时间过长,也使得很多好的企业也会和坏的企业一样被
市场错杀掉。深圳正试图建立网贷平台分级分类管理和黑名单制度,可以肯定的是,这个城市的绝大多数业内公司将就此消失。
“20多年了,我看透了这座城市。”李杰平静地说。
在李杰的眼里,深圳这座城市全是寻找机会的年轻人,它就像一个火药桶,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是一点就着。在创立海钜信达这个P2P平台之前,她曾做过典当行、拍卖行、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她亲眼目睹了这些行业的泡沫是如何兴起的,也见证了这些泡沫是如何破灭的,一如眼下的P2P。
深圳,中国网贷第一城,独特的环境造就了P2P
市场畸形的繁荣,这里拥有全国最多、最活跃也最激进的网贷平台。当风起的时候,这里飞得最高,是年轻人的创业天堂,是P2P玩家的冒险乐园。但当风口过后,这里又是P2P摔得最重的地方。
眼下,一场史无前例的摸底排查正在这个城市里展开,进入P2P行业的大门早已被关上,想要全身而退也不太可能,一切都要等这项为期一年的专项整治活动结束之后。不想死,但又不能痛快地活,每一个平台都在这种痛苦的等待中煎熬,没有人知道这场噩梦什么时候会真正结束。
「网贷之城 」
关于深圳到底有多少家P2P公司,并没有官方的说法,不同的人对此有不同的判断。

投哪网创始人吴显勇认为这个数字大概将近1000家。“全国超过三分之一的P2P平台在广东,广东超过一半的平台在深圳。”他说。
而在万盈
金融联合创始人姚冬娜的概念里,深圳的P2P公司肯定不止1000家,应该是2000家左右。
朱明春是广东互联网
金融协会的秘书长,同时也是P2P行业门户网站网贷之家的联合创始人,他的说法可能相对更加权威。他告诉《中国企业家》记者,在深圳注册登记的
金融信息服务公司肯定超过1000家,但其中真正在运营P2P平台提供网贷服务的,只有700家出头。
无论是2000家、1000家还是700多家,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深圳的P2P平台数量是全国最多的。而且几乎所有的业内人士都认为,深圳的P2P平台不仅全国数量最多,而且还是全国最活跃的,而这是由于深圳这座城市独特的气质所造成的。
“在深圳,能做老板的就绝不会为别人打工。”人人聚财创始人许建文在北京读完研究生后进入中信
证券,被派到深圳工作。在中信
证券深圳分公司工作了不到一年,他在2010年年终时拿到了30万元的年终奖。这是他从未想到过的一笔“巨款”。但即使这样,1年之后,他还是选择了辞职创业。他认为深圳是一座充满活力和创新精神的城市,“非常适合创业”。
在深圳P2P行业里,创业者们几乎都是清一色的80后和90后,李杰却是少有的60后。作为一个过来人,她发现年轻人太多导致这座城市有些精力过剩,无论做什么都会“一开始就爆发”,最终总会做的过火。但在1993年的那个夏天,那时她正值年轻,也因为深圳的这种活力而喜欢上了这座城市。当时还在吉林大学任教的李杰只是利用暑假来深圳“感受一下”,但却被这片“充满自由和阳光”的热土所吸引,感觉到身上所有的力量都可能焕发和爆发出来,于是最终留在了这里,一直到现在。
事实上,自从1980年深圳特区成立开始,这座城市就一直走在改革开放的最前沿。尤其是在1992年邓小平南巡深圳之后,这座城市更是引领各种风气之先。经过30多年的发展,这里已经成为一个和北京、上海鼎足而三的
金融重镇,拥有全国唯二的
证券交易所——深圳
证券交易所,拥有招商
银行、平安
银行等众多重要的
金融机构。而与此同时,腾讯等互联网企业的快速崛起又带来了互联网产业的兴起。
突出的
金融创新能力、发达的互联网产业以及这里充沛的民间
资本,为P2P等互联网
金融的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而深圳市政府相对宽松的监管更是让P2P有了破土而出的外部环境。
“深圳是一座比较宽容的城市,深圳市政府是一个服务型的政府。”朱明春认为,深圳市政府对
市场的干预很少,
市场化程度全国最高。
这些有利因素使得深圳成了最具备条件发展互联网
金融的城市。当互联网
金融的浪潮到来时,深圳没有让机会白白错过,它也很快成为了业内公认的P2P之城。
这个城市成就了P2P行业,这个行业也同时改变了这个城市,生活在这座城市中的人也由此改变。丁珊是其中一个。
丁珊原本是深圳本地一家都市报的记者,在报社任职时,她甚至都不是负责
金融领域报道的记者。但即便如此,对专业的生疏依然不能成为阻止她加入这个行业的理由。
在过去短短的几年中,疯狂扩张的P2P行业对技术、营销、
风控、品牌推广等人才的渴求已经到了饥不择食的地步。2013年,在互联网
金融开始火爆的那一年,丁珊辞职进入了一家当地知名的P2P平台担任品牌推广经理。一年之后,公司的一部分人离职创办了另一家平台公司,她也跟着跳槽,不仅薪资翻了一倍,还拿到了少量期权。
不过,这种好日子没有持续太久。
1">2"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