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网报道 (记者' target='_blank' >王丽丽实习记者张文燕报道) 6月14日,新疆网发出了《80万理财产品四年少12万 “保本”投资缘何不靠谱》的报道引起了社会关注,很多网民对此发表看法,大家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是:很多理财经理在推销产品时拍着胸脯说没风险,一旦出现亏损,他们又说投资者没看清合同。报道中提到的理财产品,名字中就包含了“保本”二字,但最终出现了折本情况,其实“保本”的理财产品也具有重重风险。
6月22日,记者以有十万元闲置资金为由,进入一家国有大型银行青年路支行,大堂经理向记者推荐了一款保本浮动收益型产品,投资期为91天、年化收益率为3.75%,每年托管费为0.05%、管理费0.2%。而普通三个月定期存款年利率为2.85%,也就是说这个产品的利率比银行利率要高0.9%,这款产品三个月的收益比银行存款三个月高170元。
而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这种产品是银行的保本浮动收益型产品,这个产品宣传点是保证本金、风险自担,运作方式是将大部分资金投入债权或者存款,小部分投入股票 或者基金或者黄金' 期货进行炒卖,股票 市场这两年来整体走势震荡,投资难度加大,这也就意味着,投资该产品也存在很大的风险。
记者还注意到,如果提前赎回此类产品,还会亏损本金。同时,这种类型的产品投资币种除了人民币,还有外币。假如投资期间,外币对人民币的汇率降低,投资者不但得不到收益,还会面临亏损本金的风险。
一个显而易见的常识问题是,投资的收益越大,其风险也越大。也就是说,投资者在追求高额回报的同时,也必须对风险进行评估。
在调查中,记者发现,保本理财产品除了保本浮动收益型产品,还包括保证收益型产品。这种产品多数是将消费者的存款大部分投资在银行同业的存款、债权,小部分用于' 信托投资。这个产品收益率是一定的,如果投资期间,银行利率提高,超过收益率,消费者就会面临亏损利息的风险。
普益财富监测数据显示,2012年5月,各家银行加大对保本型理财产品的发行力度,目前发行数量在全部理财产品中占比高达64.92%,可多数中短期(投资在一年以内)保本产品收益率仅在4%左右。
今年6月,' target='_blank' >中国人民银行再次宣布降息后,四家国有银行的中短期保本产品年化收益率最高不超过4.2%,这个最高利率比银行存款利率高1.35%。这种中短期保本产品的风险是,如果银行利率升高超过这种产品的年化收益率,可能面临该产品的收益比银行存款还低的风险。
记者还了解到,银行理财产品还有一种不保证本金和收益的非保本浮动收益型产品。这种产品的投资渠道是存款占很小一部分,大部分是用于委托证券公司将产品投入到股市或者基金市场。如果股市或者基金市场震荡下跌,投资者会面临既亏损本金,又亏损收益的风险。
在调查中记者发现,银行发售的理财产品一年比一年增多。根据普益财富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各商业银行共发行22379款银行理财产品,同比增长97%。
系统风险
一位在证券业工作十年、与银行有密切业务往来的资深业内人士表示,银行会将不同期限和类型的理财产品放入一个资金池中,因为银行的理财产品是滚动发售的,这个资金池的资金始终保持着一个大致的规模,这相当于基金产品的运作模式。资金池中一般是由债券、信托投资、同业存款三种类型收益组成。
“简单打个比方,资金池中债券占50%,大概收益可以到3%到5%,信贷资产类一般是指股票 或者基金等产品信托计划,占30%,收益预计为8%,另外一些同业存款收益率2%左右,对这些资产收益再进行加权平均计算,这就是对外的预期收益率。”这位业内人士透露。
在这个过程中,银行系统扮演的角色较为主动,银行的经验、技能、判断力、执行力等都可能对产品的运作及管理造成一定影响,并因此影响客户收益水平。银行客观上有调节特定时段理财产品收益率的空间,在“资金池”模式下,银行只要确保付给投资者的加权平均收益率不要高过资金池的加权平均收益率。假设银行给投资者是3%,但运作下来可能是5%,剩下的两点就都进入银行口袋。
分析各上市银行业绩报告可以看出,理财成为拉动中间业务增长的最重要引擎。
人为风险
因为理财产品为银行赚到超过其他中间产品的更高收益,银行就不断地推出新型理财产品,还以业绩、收入、升职等条件要求银行工作人员对产品进行推销。
一位资深业内人士表示,许多股份制银行和外资银行的理财经理的主要职责是销售,只有完成了指标他们才能得到相应的收入,个人的职务升迁也与经济指标挂钩。通常,银行理财经理会向购买者推荐银行与第三方合作的产品,因为销售人员可获得5%~7%的提成奖励。一个营销水平高的理财经理一年仅提成就能挣到四五十万。
“为了完成任务,实现个人发展目标,因此很多理财经理在销售理财产品时,过多地说了收益,而人为地弱化了风险。”这位资深人士表示,因为只要卖出去理财产品,这些理财经理才有收益,不管最终这个理财产品是否到达预期收益,这个理财产品的提成已经落入理财经理的口袋。
理财经理对众多理财产品的判断误差也是其中一个原因。根据银率网的数据统计,仅今年5月28日~6月1日内共有51家商业银行发行理财产品398款。
“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过多,银行方面不可能将理财产品一一对理财经理进行培训。”这位业内人士说,多数产品都是靠理财经理自己看说明书,自己来分析。这也就意味着,理财经理是凭自己的主观判断来认定一个产品的收益率和风险的,不排除理财经理会人为将风险降低或者不说风险,只说收益的可能性。
从理财的角度来说,任何机构或个人对市场走势的判断是不可能百分之百准确的,理财产品会有一定的可能性实现零收益或者负收益。
根据普益财富监测数据显示,2012年4月,超过六成的理财产品未公布收益率。换句话说,有超过六成理财产品亏损,这也一定程度上说明了理财产品具有很高的风险,因此投资者不能片面地相信理财经理对于风险率的论述。
谨记投资有风险
在投资人周祥提供的与银行的合同中,对于“委托资产由乙方(某家银行)选任的具有托管业务资格的境内商业银行进行托管”、 “到期日投资者获得回报与四国股票 指数组合相对于美国标准普尔500指数的相对表现挂钩。”
新疆四至律师事务所律师李海军说,这些专业术语并不是普通百姓能看懂的。这两年,李海军曾接过20多起银行理财产品合同纠纷的' 法律咨询。
从律师角度来说,投资者都知道“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这句话,但对银行理财产品风险却估计不足。很多投资者对购买理财产品的类型、特点从合同条款中无法获得清晰完整的认识,有的甚至不看合同,只是单方面信任银行工作人员的口头介绍,盲目投资。“出现了亏损才想到去研究违约责任”。
“可因为在合同上又挑不出错处,致使消费者很难维权。”沙依巴克区中级人民法院经济庭助理审判员卓亚奎没有审判过一起客户与银行纠纷的案件。
多位法律界人士表示,当客户到律师这里咨询时已被判定案件不可能打赢,所以更不可能上法庭。
“因此,客户在购买理财产品时要看清合同。”曾遇到过多起银行理财产品纠纷的新疆百丰天圆律师事务所律师赵卫东说,在阅读合同时要注意三个原则,一是由后及前。要看懂说明书,不妨先看后面再看前面,因为风险提示大多出现在说明书的末尾;二是由浅及深。因为浅色字是被故意淡化的,避免被投资者过分关注;三是由小及大。先看小字,再看大字。多数情况下,潜在的风险和可能发生的亏损会被隐藏在小字号的说明文字里。
小资料
普益财富(泛华普益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创始于2006年6月,大股东为居2010年“' target='_blank' >福布斯中国潜力企业榜”第14位的泛华保险服务集团,核心研究力量来自于西南财经大学信托与理财研究所。
(据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