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在" 知乎看到一个问题:有没有相见恨晚的知识想推荐给年轻人? 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答案,是个名叫采铜的网友自创的理论: 当我们评价一个事情值不值得做的时候,可以从两个角度去想: 一是该事件将给我带来收益的大小,比如说认知、情感、物质、身体方面的收益;另一个该收益随时间衰减的速度,半衰期长的事件对我们的影响会持续较久较长。 这两个维度正交以后就形成了一个四象限图。我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的所有事情都可以放进里面。 人一生所做之事有四类情况 ·高收益值、长半衰期事件:找到自己的真爱、学会一种有效的思维方式、完成一次印象深刻的旅行、与大牛进行一场意味深长的谈话; ·高收益值、短半衰期事件:买一件时髦的衣服、玩一下午手游、吃一顿大餐、看AV撸管; 低收益值、长半衰期事件:练一小时书法、背诵一首诗、背牢10个单词、看一本经典小说、读懂哲学著作的一个章节、多重复一次性技能练习、认真回复一封友人的邮件; 低收益值、短半衰期事件:挑起或参与一次网络掐架、漫无目的的网上刷微博、使用微信" 陌陌等进行成功率很低的勾搭。 如果我们反省一下可能发现我们平时做的最多的、最喜欢做的,是高收益值、短半衰期的事、其次是低收益、短半衰期事件,而另两类长半衰期时间我们往往做的很少、或者做的很不情愿、或者不具备做的条件。 这个现象就导致了一种结果,就是我们不自觉陷入了一种短半衰期的沙坑中。 在沙坑中我们总是一次次把沙子抓起来,刚获得一点快感,沙子就已经从指尖滑下,然后重新来过。即便这个过程重复再多次,我们还是得到相同的结果。 每一天都是新的,但每一天都在重复昨天的事。 但是长半衰期的事情就不一样,它的效益可以积累加叠加。 即便每一次时间的效益微乎其微,但是只要他的半衰期足够长,这个效益就可以传递下去,成为未来成功的一块小小基石。 比如背单词,尽管可能过几天就淡忘,但是当你重新背这个单词的时候,第一次行动留下的底子还在那里,他可以降低你再次记忆背诵的难度。 不管是改变世界的人,还是创造了万亿级商业帝国的成功者,亦或是人生过得富足而丰满的人,如果你回过头看他们做过的事,都是那帮做高收益值、长半衰期事情比较多的人。 创哥翻阅了近300位创始人,发现了一些共通点: 乔布斯:睡朋友家地板蹭书法课 2005年,斯坦福大学,乔布斯在这里留下了三段极其出名的演讲,其中最著名的是那段关于他和书法的结缘。 大学时期的乔布斯一直是个特别的存在。一上大学就成了边缘人物,打死不上自己不喜欢的课,却唯独坚持上完了书法课。 这个经历锻炼了他的审美品位,从而使得他在后来苹果产品的设计中特别注重产品的美感,为其传奇式的成功埋下了伏笔。 每天写几个字练习书法,这件事情的收益对我们普通人来说可能不明显,但对人生的影响也许可以沉淀下来,在某个时空机缘当口爆发惊人的力量。 “有时候你不可预知一件事情的因和果,事事因果只有在回首时显现”乔布斯说。 " 马云:从大学开始在西湖练太极 曾有人在阿里内网爆料:“马总有今天的成就,究其原因虽有一万零一种说法,但都是表面的,真正原因只有两个:在西湖边学了十几年英语,练了近十年太极…… " 马云学习太极,可不是成功商人的附庸高雅之法,这个爱好是从大学就开始了,马云说自己在杭州拜过很多师傅,但真正让他发自内心尊重的是,杭州西湖边教太极的冯素贞,冯太。 冯太那时已经70高龄,操着一口让人听不懂的温普。身材瘦小,衣着朴素,但每天早上5:30会准时出现在习拳常。我那时候觉得太极拳就是老头老太们的活动健身操,我也就有一搭没一搭地练着。忽一日,来一壮汉与我们师兄弟们推手比试,胜了我们所有的人。只见冯老太太微笑走过来,与壮汉一搭手,谈笑间壮汉腾空摔了出去…”“自那以后,我对太极拳刮目相看,喜欢上了太极的魅力和背后的哲学思想。这么多年来,拳依旧没有进步,但从太极拳里感悟了一些人生…


【本文为合作媒体授权投资界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投资界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及原出处获得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