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要自学成“财”
理财观念,深入人心;理财需求,蒸蒸日上;而理财师作为一种提供理财服务的职业,自然需求大增。
虽然越来越多的银行开设了理财中心,许多经过专业培训的专业人士成为金融理财师,为客户提供理财建议,但我依然甘愿自己多读几本理财教科书,多看一些有深度的理财分析,在理财的大路上自学成才,进而自学成“财”。
当然,我追求自学成才和自学成“财”,并不意味着否认理财师作为一种职业的价值,也不是否认理财服务作为一种专业服务存在的意义,不过我相信,在自身明了基本理财理念,知晓一些理财技巧和陷阱的前提下,借助理财师的辅助,也许比起盲目信赖理财师,可以达成更好的理财结果。
理财师,作为一个新兴的职业类别,尽管有严格的专业知识培训,但毕竟还很年轻,就像刚走出校门的医生,还需要临床经验的积累;更有些年轻的理财师,自己的理财经历还不丰富,没有经历过市场大起大落的磨炼,又怎能让人信任他们?曾经直接间接接触过一些理财师,更看过不少理财师给出的方案,有真知灼见的优秀方案自然令人佩服,但是也有不少方案让人看着不免摇头有些案例,或是对于教科书的生搬硬套,或是脱离当事人的生活实际;更有些案例,则是推销金融产品的变相广告。
当然,理财经验可以不断积累,专业知识也会伴随行业的成熟得到改善,而理财服务尤其是依托金融机构的理财服务,一个先天难以克服的问题就在于其立场的飘忽。理论上说,理财服务的职业道德要求理财师必须客户利益至上,从客户的角度为他们制订理财方案。但遗憾的是,大多数隶属于银行、保险公司的理财师,由于他们的收入往往与销售业绩挂钩,这就决定了他们往往是以“自己的利益”至上,所以便会出现诸如偏好于推销高佣金的理财产品、推销公司要求大力促销产品的情况,至于客户是否真正需要这些理财产品,这些产品是否符合客户的理财需求,却反而不再是值得考虑的问题了。“很久以前,一个乡下来的观光客去参观纽约金融区的奇观。当他们一行人到达巴特利时,向导指着停泊在海港的豪华游艇说,‘看,那就是银行家和证券经纪人的游艇。’‘客户的游艇在哪里呢?’天真的观光客问道。”这段出自华尔街名著《客户的游艇在哪里》的段子深刻地反映了所有卖方经纪人、卖方理财师先天的局限所在。遗憾的是,这种情况迄今还没能根本改变。
我们需要理财师,但我们必须知道如何用好理财师。最理想的情况,莫过于自学成才,本身就能够对自身的理财情况作一个自我分析、作一个自我规划,而理财师凭藉其身处行业的信息优势,为你提供更多优秀产品以供挑选;同时理财师作为一个客观的外人,能对你一些也许不够冷静的理财判断或超出可能性的理财目标泼泼冷水,起到把关的作用。
古人说,尽信书不如无书。也许在理财师的问题上,我们也当坚持类似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