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数年前,IPv6取代IPv4就已被业界提上议程,但却一直未取得实质性进展。
今天,在移动与固定宽带的爆炸式增长、物联网蓬勃发展的全新形势下,应用IPv6的需求变得迫切起来。来自IANA的数据显示,到2012年后,全球将不再有IPv4地址分配,服务提供商正面临IPv4地址枯竭的困境。与此同时,在物联网致力于实现的一物一地址、万物皆互联的目标下,地址需求量空前大增。现实存在的驱动力,呼唤着IPv6时代的到来。
从IPv6自身的发展来看,伴随着该产业的逐步成熟以及产业链的良性发展,目前已经具备了商用条件。
种种迹象表明,IPv6即将迎来大规模的商用,而2010年更是将开启IPv6的商用元年。而运营商需要做的,就是结合自己实际,把握好商用时机,选择一条合适的演进路线。
三条路线,契合运营商多种需求
IPv6取代IPv4,究竟该如何演进?这取决于运营商的实际。运营商已有的IPv6资源分布各异,演进迫切性各异,决定了不同运营商选择的演进路线不尽相同。
当前,IPv6演进面临着三大挑战。来自华为美研所的IPv6首席专家Dean Cheng指出,应用的开展、终端的快速跟进、智能化的业务边缘是当前IPv6演进面临的三大挑战。其中,从业务边缘来看,IPv6必须要有特殊的路由器设备支持,如' 电信级的NAT设备(CGN)等。
基于运营商当前的实际情况,IPv6取代IPv4目前主要呈现出三种演进路线。“不同路线,有着不同的适用场景,相应也有着不同的优势,契合不同运营商的演进态度与需求”,Dean Cheng如是说。双栈、DS-Lite和6RD,分别是当前三种主流的演进技术方案。
中国电信、日本NTT DoCoMo选择了双栈方案。该方案适用于尚有一定IPv4地址可用的运营商,便于其实现IPv4业务和IPv6业务的协同发展,平滑升级。华为中国区网络Marketing部长彭昆成指出,这是最经济、最省钱的演进方案,同时也是成熟可靠、升级风险低的方案,能够留给IPv6充足的测试时间。
法国电信、意大利电信、美国Comcast、西班牙电信,作为IPv6演进中的积极分子,采用了DS-Lite。IPv4地址非常紧缺,是驱使上述运营商作出该选择的主要因素,他们以发展IPv6业务为主,同时兼容IPv4业务。Dean Cheng认为,该方案对于运营商的价值在于,便于用户统一管理,能够简化运维,减少对设备性能的压力,有缓解面临的IPv6地址压力。
美国的AT T以及Comcast,则是6RD方案的支持者。Dean Cheng指出,该方案适用于IPv6业务发展的早期,运营商以IPv4业务为主,拥有少量的IPv6用户。其优势在于,有助于保护运营商的初期投资,减少对现网业务的影响。
核心设备,打造应需而变的演进方案
既然运营商的演进路线有着多样性的特征,那么具体的解决方案又该如何随需而动呢?在必不可少的核心设备的支持,以华为为代表的设备制造商,目前已经能够提供各种演进路线下的端到端解决方案。
无论采用何种演进方案,CGN和IPv6 BNG都是必须的核心设备。而CGN设备具有的灵活适用性,将有力支持端到端解决方案的应需而变的特性。日前,华为即发布了目前业界领先的CGN产品,其独特的“一板多用”优势,使其能够服务于多种演进路线。支持20G吞吐量,支持每业务128K隧道,支持NE80E/NE40E和ME60硬件平台、支持集中和分布式部署,支持负载分担、热备份等技术等,使该CGN产品具备了大容量、高性能、超灵活、高可靠的诸多优,并成功赢得法国电信的青睐。
在BNG领域,华为更是拥有着已经成熟商用的IPv6 BNG(ME60)。凭借着整机256K用户数和支持40G/100G的大容量、支持BRAS Pool热备份方案的高可靠性、支持WLAN AC等增值业务方案的全业务承载特性以及增强的IPv6特性等,该款产品目前已经取得了成熟商用,市场表现卓越。有数据显示,2009年第一季度到第' 三季度,华为BRAS份额始终占据了全球第一名的宝座;在中国,双栈BNG ME60已经在中国电信的IPv6网络成功部署。
在CGN和BNG等富有竞争力的核心设备支持下,华为已可提供端到端的IPv6演进方案。据Dean Cheng介绍,华为在2009年即推出了双栈演进方案,而2010年第二季度将在全球首家发布DS Lite方案,法国电信和意大利电信届时将会基于该方案推出试商用服务;到2010年第' 四季度,华为将全面支持6RD等过渡技术,端到端方案也将全面成熟。
把握时机,为规模商用提高效率
“对于运营商而言,把握好部署的时机很重要”,华为运营商IP产品线副总裁刘少伟如是说, “中国当前试点商用IPv6,就是一个好机会”。
从总体上来看,除了政府会发挥巨大的推动作用以外,实力雄厚、地址需求迫切的运营商,是推进IPv6商用、打破演进困局的中坚力量。“运营商今天部署IPv6,将能够有效避免未来业务发展受到地址枯竭的影响”,刘少伟表示。他指出,IPv6演进会采取“分步走”的策略,首先是网络和管道演进至IPv6,而后是运营商内部的自营业务,其次是大的ICP向IPv6上迁移、小的ICP跟进,最后是终端用户。
部署IPv6的先行者,固然前期投入会很大,但却会赢得未来更高效的规模商用。刘少伟认为,当前如果不断扩容IPv4,后期升级改造的投入自然就会加大;而IPv6的前期投入,则可以加速产业链的成熟,带动后期投入成本的降低。与此同时,运营商在先行部署中,一方面可以进行人才的储备,一方面则可以在具体的工程实施中,采取边部署、边发展的策略,与IPv6产业共同能够成长。
目前,国内外的诸多运营商正在携手华为进行IPv6的试点和测试,从而为未来规模商用做好准备。
在海外,法国电信、英国电信、德国电信、西班牙电信等,均在与华为进行联合测试,成果显著。其中,华为的快速响应能力尤为令人称赞。在法国电信提出DS Lite+6PE/6vPE的演进方案后,华为积极响应,快速启动方案分析和设计,CGN方案即将与今年的第二季度在法国电信实施全球首测。据刘少伟介绍,法国电信从2008年起引入IPv6,经过第二阶段的IPv6迁移后,今年已迈入IPv6产品化阶段。
在中国,中国电信携手华为打造出了“长沙模式”:华为提供端到端的IPv6双栈设备,包括ME60路由器、BRAS业务网关、以太网交换机和接入网EPON等。而中国首个基于IPv6的物联网应用——湖南农科院良种果茶培育繁殖中心,也在双方的合作下实现。 “IPv6实际商用网从用户到营业厅申请,到受理流程、计费等等都打通了,终端能够享有IPv6的业务,假如是IPv6的终端也能够享受IPv4的服务”,中国电信研究院副院长赵慧玲对于长沙模式取得的成效给予了高度评价。
发力标准,锁定过渡策略
标准完备是驱动商用的重要力量。华为首席路由顾问、IETF路由域主席Adrian Farrel指出:“IPv6的基本协议早在15年前就已经制定好,现在更加关注如何过渡的问题”。在IPv6领域的长期投入与对未来方向的准确把握,促使华为成为IETF中成长最快的新势力。
最近几年,华为在IETF中呈现出惊人的发展速度,并成为IETF会议仅次于思科的最二大参与者和草案提出者。“2001年,华为开始参加IETF会议;2006年才提出了第一篇RFC;但从2008年开始陡然加速,2008年提出了6篇RFC,2009年RFC数量高达14篇”,Adrian Farrel回忆到。截至目前,华为总共提出了24篇RFC、62篇工作组草案、241篇活跃文稿;拥有1位IAB成员、两位AD和10多个工作组的主席席位。
解决IPv6演进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加快过渡,是华为在IETF中发挥作用的关键点。据Adrian Farrel介绍,华为目前主要关注过渡(2篇RFC和6篇Drafts)、地址翻译(2篇Drafts)、IPv6接入和安全(2篇RFC)、移动网自动化地址分配(8篇Drafts)等四大领域。
2010年2月27日,由华为主导的RFC5790正式发布,这是第一篇中国厂商主导的组播领域标准,旨在解决当前协议过于复杂,实际开发和部署困难的问题,推动组播在IPv6环境中的快速部署。
在运营商占据主导的ITU-T中,华为同样发挥着积极的作用。Adrian Farrel指出,ITU-T主要研究IPv6服务的框架和需求,而华为全部参与了当前研究期内的五个项目。华为在协调ITU-T和IETF标准一致性方面发挥着领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