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前两日反弹后,周四" 大盘再以小阴线回撤,至此" 沪指已在2000点附近震荡一月有余。股指向上动力不足,而向下则是历史上的政策利好多发地带,多空陷入胶着之势。在此背景下,另一路特殊" 主力——国际资本或乘机掀起第四波大动作,为A股带来微妙变化。
从A股近十年历史来看,凡QFII大举入市,股指均相应掀起大波澜,例如比较典型的三次QFII大举进入A股:03年6至11月、05年9至12月、08年9月至09年2月,随后大盘分别上涨24.65%、412.88%、63.82%.国际资金在全球范围内寻找低估机会,因此比更有敏锐的视觉。自去年以来,监管层不仅大幅引QFII入市,RQFII也不断壮大,且其开户数不断创新高,国际资本正再次呈现大举进入A股之势。
我们认为,外资积极介入,一方面客观上表明A股至少存在良好的局部投资机遇;另一方面也有着监管层引资入市的护盘深意。近期监管层不仅密集出台诸如优先股等改革利好,还积极引进国际资金,包括推动A股纳入MSCI" 新兴市场指数、扩大QFII和RQFII、表态将取消额度审批等等。结合监管层"改革要平衡力度和市场承受度"的表态,或表明每当大盘大跌时,高层将释放利多消息予以对冲。因此我们广州" 万隆认为,虽然IPO将重启导致股指承压,但在对冲预期下,大盘难以出现持续的杀跌。
而只要大盘获得喘息之机,那么按照近年经验,结构性机会将不会缺乏,这也是改革转型背景下盘面分化的必然反映。尤其在近段的震荡中,以改革转型、政策导向、事件驱动等为主要逻辑的结构性炒作仍将继续展开。京津冀、国企改革炒作之后,目前受国务院推动的并购重组市场化改革题材开始持续走强,诸如" 东光微电(" 002504," 股吧)、" 邦讯技术(" 300312," 股吧)、" 万方发展(" 000638," 股吧)等新一批领涨标杆涌现。结构性机会未被大盘弱势所浇灭,反而是资金不断寻求新的做多突破口。
因此,在IPO利空及政策对冲的作用下,大盘虽然弱势纠结,但" 个股却持续分化、机会仍然存在。投资者不妨以“政策导向+产业资本运作”的模式,筛选结构性独立牛股!
【独家稿件声明】凡注明“和讯”来源之作品(文字、图片、图表),未经和讯网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转载。如需转载,请与010-85650688联系;经许可后转载务必请注明出处,并添加源链接,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