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股民' 炒股一般都有控制仓位的习惯,尤其在熊市,账户里除了持有一定数量的' 股票 外,还保留一定比例的存量资金。若在' 大盘和' 个股持续下跌的熊市里,既能保住本金,又能逆市获利,让存量资金在熊市实现“双赢”,无疑有助于把握熊市操作的主动权。
双赢路径要让存量资金达到“双赢”目的,“路径”有两条:
“保本路径”
保本是确保存量资金“双赢”的基础。由于存量资金的功能体现在风控与逐利方面,具有明显的两重性—在熊市能有效保护本金,但在牛市也会错失获利机会,所以,存量资金的比例确定一定要适度。在确定存量资金的比例时,既要考虑大盘因素综合而定—一般在指数处于相对高位时要提高存量资金的配置比例,在相对低位可减少配置;也要结合自身实际因人而异,若投入的是自有资金且有丰富操盘经验的投资者,可适当减少存量资金的配置比例,反之则应加大配置比例。
与此同时,要掌握存量资金的保护方法:一是“自控式”保护,严格按照事先制定的操作计划和仓位控制原则进行操作,需有较强的自控意识和自律能力;二是“模拟式”保护,通过模拟操作、以假代真,体验存量资金的保护过程和结果,适用于既想保护存量资金又想体验实际交易的投资者;三是“迷你式”保护,用占比极低的存量资金进行实际交易,无论盈亏对于存量资金的保护都不会产生大影响的方法,一般只动用不超过总额十分之一的存量资金进行迷你交易;四是“强制式”保护,通过强有力的措施,使预留的存量资金即使想用也用不了,从而达到“强制保护”目的。
“发酵路径”
保本毕竟不是存量资金留用的终极目的,最终目的是通过保本、“发酵”等环节,实现持续盈利。正确的“发酵路径”大体由三方面组成:
一是品种和时机的选择。体现在品种选择方面,无须在2000多只股票 里寻找,只需在之前关注过、操作过,最好是获利过,且股性较为熟悉的品种里筛选即可;而在时机选择方面,既包括个股自身进出时机的选择,一般在相关股票 调整时间较长、下跌幅度较大时介入;也包括整个大盘在时机上是否有利于仓位增减,一般情况下,在大盘经历较长时间或较大幅度调整后介入胜算较大,否则即使个股时机再好,也会因大盘不配合而导致操作失败。
二是数量和节奏的控制。在交易数量的确定上,无须追求买得最多,也没必要非得凑个整数,只需按照传统交易习惯委托交易,如此操作成功概率反而更大;在交易节奏的控制方面,一般急跌时买,上冲时卖,有机会就“做”、无机会就“放”。
三是预期和心态的调整。在操作预期上,重在做好两手准备。交易前,应对操作后的股价涨跌有充分思想准备。譬如,利用存量资金买入股票 后,股价涨了,就按计划卖出。跌了,则跟之前的卖出比,在筹码不变的同时,账户资金实际已经多出来,所以只须安心持股、耐心等待;在操作心态上,要有平常心。交易后,无论股价涨跌,同样要理性面对。譬如,卖出的股票 若股价出现上涨,就跟当时没有买入比,实际上已经获利,取得“额外收益”。若股价下跌,则视为再次买入的良机,以便进行“二次发酵”。
赢利法则
对于不同投资者来说,能否“实现双赢”的关键取决于操作手法是否正确,技巧是否娴熟。存量资金的“赢利法则”有三点:
要变“从众心理”为“逆向思维”
由于股市投资包括存量资金的操作永远只有少数人获利,因而在多数情况下,赢的一方不会是“从众”者,而是善于独立分析、逆向思维者。在利用存量资金买入股票 时,尤其要做到“人弃我捡”,即当多数人不敢买股时买入,才能增加胜算、赢多亏少。
要从“人弃我捡”到“人抢我给”
即,当某一品种经过一段时间上涨,出现价涨量增、众人争抢时,要舍得放弃,“人抢我给”。这一点,主要是由存量资金的使用原则决定的。一般情况下,操作存量资金时,追求的不是赢利额度的多少,而是能否做到每次赢利、保持不败。所以,快进快出、有赚就走尤为重要。
要“有所为”先要“有所不为”
首先要“有所不为”,利用存量资金操作讲究的是胜算,当把握较大时才适合短线操作,因此既不可在股价急涨时追入,也不可在股价起跌时买入,否则会提高持股成本,增加获利难度。只有在相关股票 尚未跌透时做到“有所不为”,耐心等待股价调整到位后再买入,才是正确的操作。衡量股价是否“跌到位”的标准,一般看股价是否“从哪里来又回到哪里去”,若是如此,再分批低吸,这样操作成功的概率相对较高,接着才能“有所为”。一旦股价调整到位,买入机会来临,千万不可犹豫不决。否则,极有可能错失良机、前功尽弃。